笔趣阁 > 穿越重生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1943章
    孙初听了,想着这些日子,那些叔叔们背地里的欺负,越发哭得狠了。
    这会儿功夫,安氏也到了。
    远远的听到嚎哭声,她就皱眉,待晓得这边院子,心中越发腻味。
    进了屋子,看着曹颍搂着庶子抹眼泪,安氏不由竖起眉,怒道:“老爷同我还活着呢,大白天的,嚎什么丧!”
    这一嗓子,终于使孙初唬得止住嚎哭。
    接下来,安氏才瞧见宝贝长孙也在,眼圈红红的,脸上都是泪痕。
    “哎呦呦,看把我的宝贝孙儿委屈的。是孙初不听话,你做哥哥的,就要摆出哥哥的架势来,想打想骂都随你,怎么还自己个儿抹起眼泪来?”安氏忙上前两步,将长孙拉倒炕边坐下,说道。
    曹颍这会儿,早已起身,手中还拉着庶子。
    就听门外有人道:“荒唐,兄弟之间,本当友爱恭敬,这又哭又闹的成何体统?”
    这一嗓子,却是洪亮,正是孙家家主孙文成,随行而来的,还有曹家的五爷曹頫。
    曹頫才不相信,外甥会欺负庶弟。这个外甥没有继承其父的刻薄,而是继承了其母的敦厚,向来都是很有长兄做派。
    这孙文成到了,就没有安氏说话的份了,安氏讪讪的起身,将炕边的正位让给丈夫。
    孙文成坐了,皱眉看了媳妇一眼,不赞成的摇摇头,道:“慈母多败儿,这好好的,兄弟两个怎么就激眼了……”
    曹颍这边,心里也糊涂着,却也同弟弟一样,不相信是自己两个孩子闹别扭。
    她还没有回答,孙礼已经跪了下来,红了眼圈道:“祖父,孙儿是兄长,本当好好照看弟弟。今日都是孙儿不是,没有照看好弟弟……才使得……”说到这里,却是低头,道:“还请祖父责罚……”
    孙初见祖父板着脸,生怕哥哥真受责罚,忙跟着跪下,道:“不干兄长的事儿,是孙儿没有带丫鬟婆子,自己个儿去找哥哥的……”
    这一跪之下,触动膝盖上的伤口,疼得小家伙直呲牙,额头已经都是冷汗。
    不止是孙文成,大家伙都瞧出,这兄弟两个说得话古怪,一个护着一个,不像兄弟口角的意思。
    “到底是怎么回事?”孙文成的眼睛扫过安氏同曹颍。
    安氏哪里晓得,曹颍看向的于嬷嬷。方才于嬷嬷说得含糊,只说是哥儿们受了委屈,请她过去看看。
    大家顺着曹颍的眼神,都望向于嬷嬷。
    于嬷嬷隔着袖子,狠狠的掐了自己两下,跪下带着哭音回禀道:“奶奶,方才二少爷午睡起来,听说大少爷在奶奶房里,就要过去给奶奶请安,顺便寻大少爷……老奴原要侍候着,二少爷说是在家中,又只隔了个院子,没让老奴跟着……谁想,谁想……这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二少爷就遍体鳞伤的回来……大少爷向来最疼二少爷,见了二少爷这样,就不知怎么好了……都是老奴的不是,但凡老奴跟着,拼了老奴这条贱命,也不会让二少爷伤成这个样子……”
    “啊?”曹颍诧异出声,孙文成的脸色已经青黑的怕人。
    安氏听了这话,却是满心不自在,毕竟这内宅是她管着的,嘟囔道:“哪伤了?不过是脏了衣服,就那么金贵了……”
    曹颍却是晓得于嬷嬷不会扯谎的,上前解开庶子的衣裳,那青紫淤痕立时一遮无掩。
    一个九岁的孩子,能惹多大的仇怨,这股邪火,到底是撒向谁?
    曹颍的眼泪,再也止不住,搂着孙初“呜呜”哭起来。若不是背后有个靠得住的娘家,今儿挨打的说不定就不是她的庶子,而是她的亲生儿子。
    孙文成气得要吐血,这还是在亲家舅爷面前。曹頫虽是一句话没有说,但是小脸都要成冰山了。
    接下来,少不得压着怒气,使人去请了大夫。
    接下来,就是该请家法了。
    孙家五子孙班、六子孙玮、七子孙环,一个都没跑了,就在这院子里,被打了几十板子。
    安氏不会哪理会庶子,看到嫡出幼子在里头,却是慌了。
    孙文成是要立家法,也要安抚受了委屈的媳妇孙子,最主要的,是给曹家这位舅爷看。
    孙班他们几个,哪里吃过这个苦头,挨了两下就少不得哭爹叫娘。
    孙文成看着不成器的几个儿子,再对比曹頫的儒雅风度,孙礼、孙初兄弟两个的乖巧懂事,心里越发发恨,叫人塞了孙班他们几个的嘴,狠狠的打。
    孙礼见板子打过了一半,心中冷哼了几声,牵了弟弟的手,到祖父跟前求情。
    “祖父,叔叔们定不是有意伤二弟。许是瞧着父亲不在,担心我同弟弟,才好心教导我同弟弟规矩。若是因此,使祖父怪罪叔叔们,反而是孙儿们的不是。”孙礼躬身,道。
    孙文成看着长孙眼圈通红,心里叹了口气,面色慈爱许多,看这几个儿子就越发不顺眼。
    毕竟,这孙家未来的家主,是眼前这个长房长孙。这几个孽子,虽然没有将手伸到长孙身上,但是也没给这个长孙面子。
    话说到这个的步,孙文成倒是越发要立规矩。孙子求情也没用,眼看着众人将三十板子打完,才使人讲这几个儿子拖下去……
    曹颙乘坐的客船,顺江而下,几日后,已经到了黄浦江入海口。
    这就是三百年前的上海,只是松江府下的一个县城。海边上,有两百年前为了防止倭寇修建的石头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