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重生 > 大明望族 > 第351章
    只是有些话能对沈瑞说,有些话却是不好说。
    徐氏心里转了一圈,就从沈孙两家太爷的交情讲起。
    三太爷既将孙太爷视为恩亲,那恩情指定不小,确实也是如此。
    当年三老爷与家人族人决裂,独自北上,出发没几日就病倒。
    船行运河之上,船家自然怕晦气,就将他们主仆撵下船。正赶上江匪作乱,上岸劫掠,三太爷几乎送了性命。恰逢孙太爷路过,救了三太爷一命。
    这就是两家交情之始。
    后来三太爷远离族人,立足京城,几次被人为难,还曾被官场对手挤出京,又是孙太爷屡次援手,出钱出力,为三太爷筹划,才使得三太爷得以重返京城,升了小九卿,后来又官至通政史,位列大九卿。
    三太爷与孙太爷相交四十余年,相比骨肉,后见孙太爷年逾古稀,后继无人,膝下只有一稚龄之女,就劝他到京中养老。
    孙太爷这才陆续结束南边生意,带女儿孙敏进京。
    因孙家是老父弱女,三太爷主动提及儿女亲事,为次子求娶孙敏,又接了孙敏进沈家教养。
    至于二老爷悔婚那段,徐氏也没有隐瞒:“等到你母亲将及笄,两家打算正式议亲。二老爷已经十六岁,中了举人,二太太是他与你大伯的姨表妹,表兄表妹的两下生出情愫来。先姑溺爱次子,便私下与乔家又订婚约……”
    而后三太爷要休妻、二老爷去太爷处“负荆请罪”,一直到孙氏远嫁、二老爷会试落第后成亲分家,徐氏都没有隐瞒,一件件是说了。
    最后说到孙太爷的暴毙与三太爷的抱憾而终……
    因沈瑞先前已经想到孙氏与二老爷婚约的可能性,所以对于婚约这段并不算意外,令他诧异的是孙太爷与三老爷感情之深厚,怎么有超越骨肉之情的意思?
    当年三太爷已经位列九卿,长媳又是相府千金,次媳出身也不当太差,却不顾门第之别,直接为次子定下商贾出身的孙氏。
    二老爷的悔婚与三老太太对次子的纵容,倒是更符合人之常情。
    两家到了这个地步,即便是几十年的交情,也该渐行渐远。
    可是孙太爷依旧信赖沈家,将独女婚嫁托到三太爷手上;即便不是儿女亲家,也将京城产业借答谢徐氏名义馈赠沈家。
    三太爷这里直接舍了二老爷这个儿子,后因孙太爷之死毁哀过甚,不到半年就死了;到死也没原谅三老太太,夫妻两个最后分葬。
    这两个老爷子倒是“有情有义”,可却是将这份“义”凌驾在在骨肉之情
    人都有私心,可这两个老爷子面对老友的时候,好像更是为对方着想的多
    沈瑞听了,莫名觉得古怪,忍不住开口道:“大伯娘,这两位老爷子是不是还有别的交情在?”
    徐氏闻言,似笑非笑地看了沈瑞一眼,道:“什么交情?”
    沈瑞道:“例如契兄弟之类的……”
    孙太爷籍贯温州府,闽浙之地向来男风盛行,民间私下结为契兄弟的男子并不少见。
    三太爷北上时,是弱冠少年;孙太爷年长十余岁,这个么……
    徐氏本想要斥责沈瑞言语轻浮,可是见他一面正经的模样,显然并不是说笑,而是真的在琢磨这个可能性,哭笑不得道:“莫要想七想八,没有这回事
    两人本是外姓人,即便有救命之恩在,可情逾骨肉,也曾引得人遐想,三老太太就是其中之一。
    可徐氏冷眼旁观,并不觉得这两位老爷子是好男风的。
    三太爷有妻有妾,孙太爷身边妾室侍婢也没断过,两人交往亲近归亲近,却不是那种关系。
    沈瑞听了徐氏的话,就将这个可能性划去。
    虽说为尊者讳,可徐氏连沈家悔婚这些事都说了,别的自然也不会特意瞒着。
    想了想孙太爷与三太爷的年纪,沈瑞不由想到昨日在昌平沈家墓地看到的二太爷衣冠冢。
    二房二太爷比三太爷大九岁,当年松江城外遇倭寇时,只知被砍杀,却并不曾找到尸首。
    这二太爷与三太爷差九岁,孙太爷与三老爷差十来岁,这似乎也能贴边。加上三太爷命长子、长媳为孙太爷充孝子孝妇,披麻戴孝。
    “伯娘,两位老爷子真不是亲生骨肉?”沈瑞想到这里,开口问道。
    后边的话,他本可以不问,然后心安理得地接受大老爷夫妇的照拂;不过那样的话,说不得多想的就是大老爷夫妇。他稍有不是处,就会被人看成是“携先辈恩情”任性。
    徐氏叹气道:“你大伯与我也这般问过先翁,先翁却不置可否,除了去了的先人,谁也不晓得答案到底是什么……”
    要是孙太爷就是当年的二太爷,为何不重回沈家?孙敏怎么能嫁回沈家?
    要是孙太爷不是二太爷,那除了大家熟知的“救命之恩”之外,还有什么大家不知晓的关系?
    沈瑞觉得自己没弄明白,反而越发糊涂了。
    不过逝者已矣,不管孙太爷到底是何身份、与三太爷到底是何关系,现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沈瑞该如何面对二老爷、二太太。
    “二太太要是晓得我娘姓孙,可会反对我过继?”沈瑞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
    徐氏摇头道:“你是我们这一房的嗣子,我与你大伯的事还轮不到她插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