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争魏 > 第590章
    只要是人,杨峥全要,以牛车运回姑臧安置,沿途赈济粥食,百姓的抵触心理消散不少。
    司马家在关中做了不少准备,临晋、潼关、武关都有六七千的洛阳中军防守。
    面对凉州越来越大的压力,洛阳当然会做出一系列的反应。
    “司马昭以王基为雍州刺史,征西将军,持节都督雍凉诸军事,领庞会、路蕃、文鸯、许仪、全仪等骁将十一人、四万中军屯守长安,又调遣马隆、全端、唐咨、文虎、蒋班、句安等将十四人、部曲两万入太原!”孟观读着最新的洛阳情报。
    一听到庞会的名字,杨峥精神一振。
    十几年过去了,庞会还在司马家当马仔,而自己“创业”成功了,不免生出许多感慨。
    再听到文鸯、马隆二人的名字,心中一震。
    这个时代,文鸯无疑是猛将的天花板。
    马隆勇力或许不如文鸯,但兵略绝对是天下翘楚。
    三千人就砍下了秃发树机能的脑袋。
    二人一个有勇、一个有谋,还有全端、唐咨等人,都是叱咤风云几十年的宿将。
    长安方向的王基也不是泛泛之辈。
    邓艾死后,他与陈骞、石苞、州泰就是司马家的四条猛犬。
    司马师灭毌丘俭,司马昭灭诸葛诞,硬仗、恶战都是他们打的。
    庞会不用多说,路蕃也是一大猛将,许仪、句安声名不显,但估计也差不到哪去。
    平定淮南之后,司马家果然把刀子对着自己。
    王基的四万中军进驻长安后,自己还能这么大摇大摆的掳掠吗?
    此人用兵一向生猛,主张进攻又不失沉稳。
    能打的仗,绝不会错过,麾下还有文鸯这种猛人,萧关压力增大。
    “令:张特调任东中郎将,防守萧关,周煜北中郎将不变,移防雁门,尹春调任西中郎将,驻守高昌,升周旨为南中郎将。”
    最锋利矛要对最坚固的盾。
    张特被雪藏了这么多年,该拿出来用了。
    “此外蒙虓、刘珩、马循、庞青、田续等将返回姑臧。”敌不动我不动,敌人动了,我就要跟着动。
    这五人擅长进攻,留在雁门和北地纯属浪费。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只要歼灭王基的三万中军,雍凉这块儿地还是自己说了算。
    当初杜预定下的计策不正是围城打援吗?
    文鸯若真的无敌,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扑街。
    千古无二的项羽又如何?
    “传杜预、卫瓘前来商议军事。”
    “唯!”
    过不多时,二人一前一后赶来,路上孟观已经交代了关中太原新的形势。
    “王基此来正好可以试将军之锋!”杜预拱手道。
    “哦?”杨峥兴趣大起。
    “雍凉形势非一二良将便能更改,我为刀俎,彼为鱼肉,有铁骑之利,便可随意宰割之!”
    当初定下的计策便是以长安为磨盘,消磨中原的实力。
    王基来的正好。
    杨峥深以为然,“不错,司马孚一意龟缩长安,我军再锋利,也寻不到破绽!王基擅长进攻,与我军必有一战!”
    “其实司马昭还有一个漏洞。”卫瓘忽然发声道。
    “伯玉请讲。”杜预能看到的,杨峥差不多也能看到,但卫瓘看到的,往往是阴暗而致命的东西。
    “并州刺史石鉴乃一书生,当年在曹大将军麾下任尚书郎、尚书左丞等职,高平陵之变后,与何曾一起投奔司马懿,示范作用巨大,遂被委以重任,升至并州刺史,如今麾下雄将众多,其必不能号令,或许太原有机会为我所得!”卫瓘习惯性的捻须笑道。
    唐咨、马隆都是翻来覆去好几次的人物了。
    全端、句安、蒋班也不是什么老实人。
    石鉴一介文士,真能驾驭住?
    当然,也不是说文士不行,陆逊一介书生,火烧连营八百里,灭了刘备几十年的声名。
    但这种事的几率微乎其微。
    华夏几千年中,有几人能达到陆逊这个档次?
    石鉴若是真有什么大本事,杨峥在历史上应该听过他的名字。
    一句话,司马家麾下水分也很多。
    司马昭与士族全面妥协,士族中的牛鬼神蛇们也扶摇直上。
    当然不可能全是邓艾、王昶、陈泰这个级别之人。
    洛阳这些年五石散、蜀锦、女奴、蒲陶酒、胡椒的需求越来越高,侧面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其实司马家的栋梁,都是司马懿提拔出来的,邓艾、王昶、王基、州泰、石苞、胡遵等等。
    “太原之事,属下姑且一试。”卫瓘请命道。
    “有伯玉在北,吾无忧矣!所用之物,可直接从府库调出。”杨峥笑道。
    “谢将军,不过这可能需要些时日时间缓缓渗透。”
    “这是自然。”杨峥对卫瓘有极大的信心。
    若是成功,则是一本万利之事。
    即便不成功,损失也微乎其微。
    剩下的,就是做好准备,到时候给王基一个下马威。
    眼下,陇右、西平、河曲有鲁芝负责屯田,朔方、九原、北地有杨嚣、杨济负责屯田。
    今年的粮食产量预计翻倍。
    河湟、凉州、河套的马场在索靖的治理下,已经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