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冠 > 第294章
    徐妙锦一脸绯红,啐道:“你自己生!”
    黄昏哈哈大乐,“肯定自己生。”
    种子已经播下。
    就看能不能发芽……貌似自己的枪法不是很好。
    第239章 真相大白
    然而黄昏算错了。
    午膳后,朱棣和黄昏闲谈间,无意透露,还是要让黄昏去福建平叛,言下之意,等纪纲那边率领锦衣卫找到人,破了这个阳谋后,黄昏就要出发。
    至于这几日么,让黄昏有事没事,多去建初寺找老和尚道衍,又说你在哪里,哪里就有事情发生,莫不如在建初寺借佛香洗洗秽气,去住几日罢。
    言下之意,你给老子去建初寺戒色吃素去。
    黄昏表面应了下来。
    朱棣又问黄昏,说靖难之首功当属道衍,可他不要官,不要豪宅,也不要金银和美女,所以关于如何赏赐,一直很头疼。
    黄昏乐呵呵的说,给他复姓,赐名。
    富贵他不稀罕。
    那名呢?
    他要不要那是他的事,你给不给那是你这个当老板的事,所以还是给他个太子少师吧,这样至少不会寒了靖难功臣的心。
    老板得有老板的样子。
    朱棣一想也是。
    道衍你要不要,那是你的事,你有功于朕,朕就得赏。
    于是大袖一挥,宣旨。
    僧录司左善世道衍,有功于社稷,复其俗家姓氏姚,赐名广孝,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
    至此,大明的道衍,终于成了黑衣宰相姚广孝。
    虽然只是个名字的更换而已。
    黄昏和徐妙锦大张旗鼓的吃了午膳,两人又在朱棣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左手牵右手,甩甩打打的出大内,直奔建初寺。
    朱棣的话还是要听一下的,形式主义走一波。
    朱棣确实羡慕嫉妒恨。
    作为藩王和天子,他和徐皇后之间可没有这么亲密无暇的时光,两个人大多时候,还是相敬如宾,哪能像黄昏夫妻这样肆意的撒狗粮。
    到了建初寺,小僧禀报之后,直接将两人请去了道衍——姚广孝的禅房。
    旨意先一步到达。
    老和尚姚广孝坐在禅房里,脸上无悲无喜,并没有因为成为三公三保之一就雀跃:这本来就是他应得的。
    甚至他根本不在意这些东西。
    姚广孝的一生,学的就是屠龙术,对于功名富贵,在他这个年纪,早就看开了。
    黄昏拉着徐妙锦行礼,“少师别来无恙乎。”
    姚广孝点点头,“坐。”
    暗暗好气。
    黄昏今日来建初寺,应该是朱棣的意思,但这货却把新婚妻子带了过来,意图很明显了:来建初寺念佛经可以,让吃素也可以。
    戒色?
    万万不行。
    老子刚成婚,还没腻歪够,哪能离开如花似玉的娇妻。
    果不其然,当姚广孝不抱希望的说,建初寺已经遵从陛下的意思,在寺内为黄千户准备了一件禅房,你且去歇息着,稍后我们再切磋佛理。
    黄昏笑眯眯的说,哪好啊,不过老和尚啊,还请你知会一下贵寺的大师们,我妻子身为女流,住在寺庙之中多有不便之处,还请见谅。
    姚广孝没好气的道:“你自己注意着些。”
    其实他已经不想让黄昏住进来了。
    毕竟徐妙锦作为一个女子,住在寺庙里,这怎么都有点说不过去,不过也还好,寺庙之中其实也住过女香客。
    黄昏在寺庙里暂住了下来。
    应天城内,已是满城刀光剑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朱棣的旨意其实很清楚。
    但实施下来又不一样,何况这是屠夫纪纲操刀,追查和梅殷、叛逃京营三卫有关系的人,确实是正大光明的行动。
    但诏狱里很快就抓满了人。
    原因很简单,所有疑犯当场审问,但没人承认,于是直接抓入诏狱用刑审问,所以诏狱很快就满了。
    无妨。
    诏狱满了还有京营的天牢。
    别说,在纪纲的白色恐怖之下,效果显著。
    很快,在京营、应天府衙及各县衙的配合下,锦衣卫竟然抓到了好几个重要犯人,其中有几个和去年梅殷叛乱时,大战之后侥幸逃过一劫的京营士卒有关系。
    仔细一审问,逐渐理出了脉络。
    有人组织!
    纪纲很快整理档案,上报朱棣,请示下一步的行动。
    朱棣看过之后,大手一挥。
    收网!
    一场铁血行动立即展开,当然,为了破除谣言,该有的活口还是要有的,当锦衣卫大势行动,把人犯带到应天府衙,由府尹向宝在公堂之上,再无数民众瞩目下审问后,真相大白。
    散布谣言的,是当初的溃兵。
    他们溃逃之后,有的没有远遁,因为本就是京营士卒,在应天城内有一些根基,是以隐藏身份蛰伏在城内。
    其中又有个中层将领,叫李凉,是郑永的麾下,而他还有个身份,是早些年梅殷读书的书童,算是梅殷的嫡系心腹。
    书童么,也读过一些书,有那么一点战略眼光。
    知道梅殷需要时间。
    于是计上心头,秘密联络了一些溃逃的士兵,根据李凉整合的信息,再结合叛乱之日的口号,让这些溃兵有意无意的对身边人说一些徐皇后和黄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