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358章
    对抠门岳丈的私生活,崇祯皇帝不关心,就算给自己再整出个小舅子,也无碍。
    他所关心的是汇通票号的事情。
    “有,瞧老臣这记性,真是够健忘的。”
    周奎被崇祯皇帝一提点,忙点头应道,不过心里却暗暗叫苦,唉,真是有些太意气风发了,不该来见皇后啊。
    本想着拿些东西,关心下自家女儿,顺带再探探口风,看能否叫自家女儿,吹吹枕边风。
    眼下这汇通票号,在京城已经开起来了,成效还算不错。
    想在北直隶治下的各府州县,全都给开起来,这没个爵位在后撑着,是不行的。
    “陛下……您和父亲在这里聊吧,臣妾去看看烺哥儿。”见自家父亲,有事要谈,周皇后便对崇祯皇帝说道。
    对自家父亲的情况,周皇后太清楚了,那想要得个敕封的爵位,都快想疯了,但她不想过多掺和此事。
    毕竟大明的爵位,岂是那般轻易能敕封的。
    “好,皇后慢一些。”崇祯皇帝微微一笑道:“韩赞周,你们都陪皇后去吧,朕有些事情,要询问下国丈。”
    “喏!”
    本有些小心思的周奎,一听此言,见自家女儿,缓缓的走出正殿,随驾的韩赞周,在宫人都走出去后,贴心的关上了殿门。
    “吱……”
    那缓缓关上的殿门,叫周奎的心情变得紧张起来。
    “岳丈啊……朕叫你办的事情,如何了?”
    撩了撩袍袖,坐下的崇祯皇帝,漫不经心的端起茶盏,呷了一口,对周奎说道:“这段时间,怎没向朕呈递奏疏呢?”
    “老臣……”
    紧张起来的周奎,变得有些结巴,看向崇祯皇帝说道:“汇通票号,在京城的崇北坊建起来了。
    成效还算不错,比较喜人。
    所存已有三万多两银子,押物借贷出去两万一千八十九两银子,老臣想着,这点小成效不必惊动陛下。
    想着等在京城这边,多开两家分号,于通州立起分号后,再向陛下详细呈禀此事。”
    “嗯。”
    崇祯皇帝点点头,夸赞道:“岳丈的差事,办的不错,人手方面,要多多筛选好,也多培养些。
    自己人,总比外人用着放心吧?
    其实岳丈不说,朕也清楚。
    多余的话,朕就不赘述了。
    这个汇通票号,若岳丈能平稳的开遍北直隶的各府州县,账面是良性的,不出现欺行霸市的情况。
    那一个伯爵,朕是能敕封的。”
    抠门也算一种本事,这样的人,一般都贪财还怕死,若是用对了地方,那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的。
    崇祯朝的大明,造神的不少,崇祯皇帝也不介意,自己当个造神的人,比如……将周奎造成大明民间的财神。
    心惊胆战的周奎,听闻此言,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随后忙拱手道:“陛下放心,老臣定不负圣恩!”
    “希望岳丈能切实帮朕分忧。”
    崇祯皇帝淡然道:“汇通票号的差事,要是敢办砸了,或给国朝造成动荡,那就数罪并罚了,到时休怪朕不讲情面了。”
    第四十二章 三桂,你怎么看?
    敕封抠门岳丈爵位,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周奎作为大明皇后的父亲,地位尊崇的皇亲国戚,按制是要敕封的,无非就是早与晚罢了。
    崇祯皇帝不会在这上面卡着。
    没理由,也没道理。
    不看僧面看佛面。
    就算是为了周皇后,抠门岳丈的嘉定伯,崇祯皇帝都给他预留好了。
    只是捏住了抠门岳丈的小辫子,想造神的崇祯皇帝,觉得自己若不收获些什么,那岂不是白费功夫了?
    “皇上,臣妾见父亲离开时,情绪有些激动,您不会许……”回到寝宫的周皇后,见崇祯皇帝笑着起身相迎,娥眉微蹙道。
    “国丈他啊,就是想替朕分忧,替大明做些事情。”
    崇祯皇帝笑着打断道:“皇后放心……该敕国丈的爵位,朕是不会忘的,现在皇后要做的,就是安心养好胎。
    为朕,再诞生一位皇子。
    朕先前给皇后所言的,定要没事多做些,但也要看顾好身体,怀胎十月,真是件不易的事情。”
    “皇上~”
    周皇后闻言,心里暖暖的,倚靠在崇祯皇帝的肩膀上,觉得分外踏实,眉宇间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为了这敕爵之事,自家父亲每每按制进宫,都要提上几句,扰的周皇后亦是心烦。
    自家父亲的脾气秉性,周皇后心里是清楚的,但……
    “好啦,夜深了,早些歇息吧。”
    见周皇后这般,崇祯皇帝笑着轻抚周皇后,笑道:“朕这些时日,忙于政务,有疏忽皇后了,今夜就多陪陪你。”
    “不碍事的。”
    周皇后脸颊微红,抬头道:“皇上心忧社稷,大明又有那般多政务要处置,皇上不可因后宫事,耽误国朝要务。
    臣妾在坤宁宫安好,烺哥儿身体健硕,皇上没事能来坤宁宫休憩就好,说起来,皇上又消瘦不少。”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啊!
    不管外朝遇到多少糟心事,后宫能有这样贴心的妻子,对崇祯皇帝而言,都是极为幸运的事情了。
    或许在后宫,崇祯皇帝有不少妃嫔,但心里真正视为妻子的,唯有周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