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408章
    现在的孙承宗,可谓是斗志满满,从没有觉得压力有多大。
    毕竟在山东,在登莱,在东江镇,都有人在帮助他分担压力,围绕辽东这个整体布局,很多人都在积极地努力之中。
    第八十四章 人狠话不多
    “哗啦~”
    “哗啦……”
    带着白花的海浪,冲刷在海滩上,蔚蓝的大海,呼啸着阵阵海风,叫站在海滩上的人群,都下意识缩着脖子。
    “直娘贼的,这海风真够冷的!”
    挎刀而立的刘兴沛,缩着脖子,骂骂咧咧道:“幸好朝廷,将先前皮岛上的辽民,悉数都迁移走了。
    不然就过去的隆冬,这皮岛上,还不知要冻死多少人啊。
    大哥,您说孙元化他们,今日是否抵达不了东江镇了?要不您先回总兵府吧,我在这里等着。”
    那锐利的目光,看向身前虎背熊腰的汉子。
    “不会。”
    低沉沙哑的声音,在这片海滩响起,那深邃的眼眸,盯着前方波浪不断的海疆,刘兴祚皱眉道:“这批要移交的海船,关系重大。
    算算时间,就算途中遭遇海潮,那也该抵达了,除非航行途中,船毁人亡了,否则不可能不来。”
    “来了!”
    “是海船队!”
    聚在身边的不少亲卫家丁,瞧见远处的海域上,出现几道黑影,待瞧清后,一个个激动的伸手指道。
    “大哥,还真是!”
    刘兴沛虎目微张,看见数十艘海船,朝着己方航行,难掩激动道:“等了十几日,终于他娘的过来了。”
    “放狼烟。”
    刘兴祚神情平静道。
    “喏!”
    几名亲卫家丁怒吼一声,便朝前方跑去,从怀中掏出火折,伸手遮挡着海风,吹燃火折以后,便点燃了堆放的柴堆,不多时,滚滚黑烟腾空而起。
    作为新选的一处靠岸停泊点,从登莱过来的海船队,并不清楚要具体停靠在何处,放狼烟,能引领着海船队,朝正确的方向行驶。
    “巡抚……是狼烟。”
    站在摇晃的甲板上,孙元化强忍着恶心,眉头紧皱,看着不断变大的皮岛,耳畔响起激亢的声音。
    强忍着难受的孙元化,从腰间摘下千里镜,微微颤抖的手,举起千里镜,便朝着狼烟升起的方向看去。
    当看到海滩上,聚集着不少的人群,本紧蹙的眉头舒展开,所乘海船,朝着狼烟所放区域驰骋。
    作为崇祯皇帝钦定的登莱巡抚,孙元化会同袁可立,赶赴登莱两府任职,并按照崇祯皇帝所写密诏,给孤悬海外的东江镇提供各种援助。
    算起来,这是他赴任登莱巡抚以来,向东江镇提供的第三批援助了。
    但这也是孙元化,首次离开登莱之地,乘船渡海,赶来刘兴祚率部驻守的东江镇。
    “见过孙巡抚!”
    等候许久的刘兴祚,见到孙元化所穿那身官袍,忙抱拳一礼道:“本帅没有想到,巡抚会亲至东江镇。”
    “本抚不来能行吗?”
    孙元化脸色有些苍白,缓步向前走来,对刘兴祚说道:“刘帅都将攻打辽南的军报,差人递到登莱,甚至是山东巡抚府了。
    这所缺的一应粮草,乃至是一应海船,本抚倘若不亲自坐镇送来,那心里多少是有些担心的。”
    在文贵武贱的政治生态下,别看刘兴祚是手握重兵的总兵官,但是在孙元化的面前,却要保持应有的尊重。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幸好孙元化和大明其他文官不同,天启年间跟随孙承宗,一起出镇辽东,熟悉军事的他,对待统兵打仗的将领,并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特殊优越。
    “孙巡抚高义!”
    刘兴祚淡笑道:“有了这批海船,还有粮食,围绕辽南之地的攻略战,就能顺利的打响了。
    自陛下谴派天使传来密诏,本帅就一直在整训麾下各部,包括操控海船的水师营,都组建起来了。
    遵循陛下的旨意,本帅准备趁着开春临近之际,先行向辽南的广鹿岛一带,向金州卫展开海上破袭。
    自建虏八旗败退辽东以来,依着本帅对建虏的了解,这些时日,那建虏奴酋皇太极,只怕堪堪稳定住内部局势。”
    “刘帅能有此信心,本抚心里就安定不少啊。”
    孙元化微微一笑道:“自知晓东江镇的作战部署后,本抚就在登莱两地,筹措了合计八百余杆质量上乘的鲁密铳、鸟铳。
    另外根据兵仗局那边,所传过来的火药技艺,生产了一批颗粒火药,并制作成袋装的颗粒火药,以及袋装铅子。
    不过此次时间有些仓促,本抚只筹措了五百具纸甲,幸好袁巡抚那边,提供了四百具棉甲,稍后刘帅就差人领取吧。”
    刘兴祚、刘兴沛他们,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没成想这次还能有意外收获,有了这批火铳和甲具,那出战的主力兵马,战力能提升不少啊。
    “本帅代出战的儿郎,谢过孙巡抚!”
    “刘帅无需这般,这都是本抚应该做的。”
    作为崇祯皇帝选定的一帮良臣虎将,围绕辽前的整体布局,崇祯皇帝是详细的向刘兴祚、袁可立、孙元化他们讲明。
    命反复在密诏中强调,山东和登莱两地,必须全力确保东江镇的各项所需,力求围绕辽南的海上破袭战,能一次次的搅乱建虏在此的统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