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旅明 > 第1142章
    事实上,由二线旗丁组成的长蛇阵,此刻早已溃散。唯一的好处是,山沟狭窄两侧陡峭,导致旗丁无法四散奔逃,只能挤挤擦擦摆出一条松散的长蛇任人宰杀。
    终于,好不容易将面前的旗丁都赶入敌骑阵前搏命后,扬古利熬到了毛承禄部停马。
    狞笑一声,额驸挺刀上前,准备拉一个够本,拉两个赚一个。
    然而,惨烈的战斗,天翻地覆的战场,以及临死前的各种惨叫,早已屏蔽了额驸的听觉,使他变得迟钝了许多。
    下一刻,另一排震天的黑甲骑出现在扬古利面前。在他被撞飞至半空时,他最后一眼,看到了主将旗号“尚”。
    ……
    残忍的骑兵接力突击,致使无甲的上万名旗丁像割草般被一路杀穿。没等第三阵的尚可喜动能用尽,被恐惧的收割场面和漫天飞舞的血肉吓破了魂的旗丁,终于彻底溃散。
    这些旗丁不惜转身爬上两侧的峭壁摔死,也不愿再面对重骑突击。
    步兵阵散了,就轮到蒙古人的骑兵了。
    ……穿着皮甲的蒙古人,原本就是来打零工的,怎么可能用自家的大饼脸往可怕的黑色钢甲上撞。于是,没等第四棒的李九成方阵冲到面前,丧胆的蒙古轻骑已经开始掉头跑路。
    然而,在狭窄的山道上群体掉头,哪有那么容易。李九成部终究还是狠狠突入了蒙古人的骑阵中。
    就这样,总数为三千的重甲骑兵集团,硬生生凿通了超过两万名满蒙八旗守卫的燕山走廊东段。
    残忍……但其实并不太惨烈的凿击站,导致长达三十里的走廊,沿途全部糊满了旗人和蒙人的血肉,活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肉胡同。
    地域般的景象,令随后赶到的骑兵营以及北伐军大佬大为震惊。
    好在,三十里路很短,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待到大家缓过神来时,前方山间的丁字路口,已然出现了一座大型军营,正是此行目的地:三屯营。
    第726节 历史(一)
    通往喜峰口的丁字路口,地势霍然开朗,再不是狭隘的山道。
    就在这块山间谷地上,三屯营巍然而立,正正卡住了通往三个方向的大军通道。
    如今的三屯营城,是万历年间,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官时翻修的,之后历代都是蓟镇总兵官驻地。
    三屯营城高三丈,周长七里。内里七十二条胡同将军城分割成许多方块,官府民房排列有序。护城河、草料场、演武厅和阅武场等一应俱全。
    至于防御设施,三屯营城头不但建有五座角楼和九座敌楼,城高墙厚,外围还有横河环绕而过,诚可谓险关大塞。
    今天,一六三六年九月三十日。三屯营这座大型要塞,终于迎来了建城历史上第一次,大约也是最后一次真正的要塞攻防战。
    讽刺的是,将三屯营当初修建时的防御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的,却是修建者的假想敌:清军。
    雄关城前,杀声震天,烟尘四起。
    上千名重甲骑兵,正围绕着城桓运动。吸引火力的同时,也在试探着城防的薄弱点。
    城东,是进攻者的主力攻击方向。大批卸下重甲的东江镇士兵,正舍生忘死地冲击着宾日门……三屯营东曰宾日门,南曰景忠门,西曰巩京门。
    绝大多数假想敌为北方异族的要塞,城墙上都是没有北门的。三屯营也不例外,只有东、南、西三门。
    面对强烈的攻势,城上清兵亦是全力阻敌。硬顶着城下射来的枪弹,城头箭如雨下,强行遏制住了东江镇的乘胜攻击。
    一路狂奔逃回三屯营的豫亲王多铎,满头大汗,喘着粗气,躲在角楼木柱后,大声呵斥旗丁,拼力守城。
    好久后,多铎终于长吁一口气:城下鸣金收兵了。
    这一次收兵,代表着之前从春雷堡一支延续到三屯营的系列战役,终于暂时告一段落。
    不过,多铎也仅仅只是松了半口气。东江镇乘势掩杀的这一拨退了,接下来无疑会有更加惨烈的攻城战:穿着对襟小褂,使用火枪掩护东江兵马的,无疑就是传说中的飞虎营了。
    更令多铎害怕的是,从头至尾,他只知道飞虎营前来追击,然后有突然出现的东江镇生力军。他现在无法判断,这一拨到底是飞虎营+东江镇,还是曹氏主力+东江镇。
    多铎现在极度恐惧。如果是前者,那么他笃定,只要身后满族大军回返,大家还是能回到白山黑水的……只不过要付出一些代价。
    可如果是后者……现在的局势,已经是战前推演中最被动的局面,多铎压根就不敢去推演最后那个结局。
    多铎现在无比理解,为什么大汗和阿济格都要强命扬古利攻打春雷堡。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会抢过扬古利的军权,并且将手下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填进去,直至攻下春雷堡为止。
    可惜,一切都迟了。为了珍惜手下性命,扬古利和多铎搭上了自己不说,还将三屯营以西将近十万的旗人陷入了绝境。
    想到这里,多铎头痛欲裂,都要被天倾般的压力压垮了。“郡王还没有派信来吗?”
    “未曾。”
    “再派人去报信!”
    “得令。”
    急于把压力转给大军正牌指挥官的多铎,下一刻,突然间张大嘴,望着城下,口中嗬嗬有声,呆若木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