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1825我的新大明 > 第417章
    可是他却没有注意在那些很吸引人眼球的装甲巡洋舰、巡洋舰、驱逐舰们纷纷转向的时候,还有一些不起眼的小船正以极快的速度向自己这边冲过来......
    “轰!”
    突然,前方一条万吨级的好汉级装甲巡洋舰的舰体上陡然升起一团烈火!
    “打中了!”
    “打的好”
    印度勇士号的舰桥内一片欢呼。
    忽然有人大喊起来:“鱼雷艇!海上有鱼雷艇......”
    鱼雷艇?
    罗德尼少将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他脚下的地板忽然就“跳”了起来,然后又重重落下,他一个没站稳,就摔趴在了地上,还没缓过来,耳边就传来了一声又一声的轰鸣。
    “轰隆隆......轰隆隆......”
    这不是大炮开火发出的,而是什么东西在水下爆炸时发出的巨响!
    这是鱼雷在爆炸!
    ......
    朦朦夜色当中,一个黑影贴着温暖的海水,从海面上滑过,尾部泛起一阵白色的浪花。在黑暗的掩护下,这黑影、这浪花,几乎都是肉眼所不可见的。但如果有人真能看破这黑暗,就会发现贴在海面上滑行的,是一艘模样有点像棍子,中间突起一根圆柱,圆柱上还有两根“竹竿”的船只。
    没错,这是一艘潜水艇!
    是大明海军潜水艇!
    在大明海军的作战序列中,大概没有比潜水艇更神秘的存在了。因为诸葛武忠王的“诸葛遗书”,诸葛世家的后人们就特别重视。
    早在内燃机发明之前,诸葛世家控制的江南重工就在其所属的旅顺工厂内试制潜艇了。
    而潜艇项目一直以来,也是大明海军头一号的机密。其保密程度远远超过航空母舰和飞机。在诸葛为道拿下军师位之前,他都不知道大明海军还有一个潜艇提督府。
    即使在他成为军师之后,也从来没有见过潜艇提督诸葛有末中将。
    这位和诸葛有德同辈,今年却只有38岁的诸葛家才俊,现在就站在这艘位于马六甲海峡西部路口处的002号潜艇的舰桥上。正用手里的望远镜看着几千米开外,一艘接着一艘通过的大型水面舰艇!
    “叔祖,至少有20艘一万几千的大舰……”
    说话的是一个海军上尉,也是诸葛家的子弟,但辈份却比诸葛维道还低,年纪也轻,只有二十四五岁。
    “扬可,在军中不要叫我叔祖!”诸葛有末放下望远镜,若有所思道,“那些都是战列舰吧?那么多战列舰突然出现在了马六甲海峡……它们是怎么来的?”
    “叔……军门,那还用问吗?那些船一定是从英国来的。他们摆明是来对付咱们的南洋舰队的!幸好五十一叔心眼多,让咱们在这里埋伏。否则,关天培就要着了他们的道儿了!”
    这个名叫诸葛扬可的上尉看来也是个能掐会算的,马上就算出了这些战列舰是英国人的。
    “军门,”诸葛扬可问,“咱们艇上有蒸汽瓦斯鱼雷……您看咱们是不是要攻击?”
    “我不要攻击,放他们过去。”诸葛有末连连摇头,“现在可不是公开潜艇的时候……所以咱们的任务仅仅是侦查,并且汇报给上面。那几条蒸汽瓦斯鱼雷是给咱们自卫用的。”
    其实潜艇司令部所拥有的这些潜艇,才是大明帝国在海上最大和最厚的底牌!
    因为诸葛世家那么多年来的保密,现在大明的普通人根本不知道有了那么先进潜艇这回事儿。欧洲那边同样没有人知道……所以不能轻易暴露潜艇的存在。
    诸葛有末向诸葛扬可道:“扬可,快去把电报天线升起来……等那些英国战舰走远了,咱们就给总部发电。总部自然会把消息告诉关天培,他坏不了事儿的。”
    “是长官。”
    诸葛扬可得了命令就下了近条,只剩下诸葛有末一个人,远远望着从海面上通过的英印舰队主力,口中喃喃地道:“还真不少啊!应该不会都打光的,总有几艘可以给咱们潜艇兵来捡漏!”
    第299章 罪该万死的英夷,关某在此恭候多时!
    “该死的印度人,该死的印度斯坦造船厂,好好的船都给他们修坏了!印度斯坦造船厂里的印度人每一个都应该上绞架,每一个......”
    托马斯.柯克伦少将又开始骂印度人了,因为他在今天这场海战中所乘坐的第二条旗舰布雷克号又发生了莫名其妙的故障了。不过这回坏掉的不是蒸汽机,而是前后主炮炮塔的伺服系统——炮塔无法转动,电动装弹机故障。其实布雷克号的炮塔在之前的战斗中并没有损坏,根本不需要修理,只不过在船厂保养了一下......
    也就是说,看着好像很像回事儿的布雷克号,现在根本没法作战了!
    好在布雷克号上的长波电台是美国的维尔——莫尔斯公司出品的,而且还是美国工程师亲自来印度替布雷克号装上的,所以依旧可以发挥作用。而托马斯.柯克伦麾下的二十条埃德加级都没有安装长波无线电发射装置,只有短波电台和矿石收报机。因此托马斯.柯克伦少将只能继续留在布雷克号上指挥。不过他还是调整了队列,把没有作战能力的布雷克号摆在了组成两列纵队的二十条埃德加级的后方,然后一路骂骂咧咧地进了马六甲海峡。
    “少将,前方发现火光,距离三万码以上!”
    就在托马斯.柯克伦少将骂印度人骂得很过瘾的时候,他突然听见了一个参谋发出的令人激动的喊声。于是立即收了声,然后举起望远镜,还竖起一双特别灵敏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