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曹操喊我去盗墓 > 第172章
    因此可以绝对信任。
    但于吉这个人,则属于那种十句话只有半句能够相信的江湖方士,对于他的人品历史上记载也是极少,而且正史中的记载还略偏向于负面……
    这样的人,在抓住他的死穴之前,实在不能给与太多的信任。
    否则那就是对自己的生命和事业不负责任!
    所以吴良就算打算海昏侯墓来验证一下于吉的堪舆之术,也不会轻易信任于他,更不会这么快就让他加入瓬人军一起下墓。
    甚至。
    吴良想了想,要不就只先验证一下他的堪舆之术?
    而后便让兵士将他带离现场看管起来,根本就不让他知道瓬人军究竟做了什么,免得在归途时出什么岔子,这样才最为保险。
    于是。
    “这有何难?”
    吴良笑呵呵的说道,“不过在这之前,老先生得先帮我找到祖坟,否则我对老先生的堪舆之术还有一些疑虑。”
    “这是自然。”
    于吉点了点头。
    “除此之外,老先生恐怕至少需侍奉我三年,当然这三年并不会虚度,我会传授老先生一门独有的冥想秘诀,不瞒老先生说,当年我打开天眼入门占卜秘术便用了整整三年。”
    吴良又笑了笑道,“待老先生打开天眼之后,我再将占卜秘术的要领一一传授,决不食言。”
    吴良最擅长的就是顺杆爬,既然于吉说了他可以提任何要求,吴良自然不会与他客气。
    至于三年之后……
    天命!
    资质!
    方才于吉就提到了这两个“成仙”至关重要的因素,若是于吉的天命与资质实在不够,吴良也没有办法,不是么?
    再至于于吉的堪舆之术,吴良其实也不确定自己有没有“天命”与“资质”学会。
    总之,尽力而为吧。
    至于为何后世也有,那些知名的考古学家看过之后却无法掌握堪舆之术的要领,吴良觉得可能与传承有关。
    这书据悉最早的时候总共有170卷,结果流传到宋元时期便已经残缺不全了。
    最终流落到后世,只余下残本共为67卷宗,其中还有10卷根本就不是,而是。
    如此一直到了1960年,才又被人连编带抄拼了一下,勉强上恢复了170卷的轮廓。
    但这早已不是原版。
    等同于武侠中流传的假秘籍,修炼不成不说,还有可能将人带入歧途。
    “多谢公子。”
    于吉十分痛快的点头答应,接着也道,“其实老夫当年完全读懂的堪舆之术篇章,也使用了整整三年,将其中要领融会贯通则更加费时费力。”
    果然老而不死是为奸啊!
    我给你来了个三年,你他娘的也给我来了个三年,一点都不肯吃亏!
    那咱们就走着瞧。
    看看谁能笑到最后!
    吴良心中暗骂,却并未表露出来,咧开嘴哈哈笑道:“既然如此,来人,在马车上给老先生腾出个地儿来,别把老先生累坏了!”
    “那就多谢公子照顾了。”
    于吉也是老实不客气的等待坐车,他这年纪,腿脚却是跟不上瓬人军的步伐。
    “哦对了,还有一事。”
    吴良忽然又想到了什么,骚骚一笑扬着眉毛小声对于吉问道,“老先生,不知房中之术你懂得多少?”
    这里的“房中”指的可不仅仅是那种事,而是一种强身健体之术,其要领在于“还精补脑一事耳”。
    还有一种比较通俗的说法:“若要不老,还精于脑。”
    说白了就是做那种事的时候,掌握了其中要领与诀窍,非但于身体无害,反倒能够在享受的同时延年益寿,有那么点“采阴补阳”的意思。
    “这……实不相瞒,也只掌握了些皮毛。”
    此刻于吉已经将吴良当做了“明人”,也就不再说那些与寻常人说的“暗话”。
    “来来来,哪怕是皮毛也请老先生与我详细说说,此道我真是一窍不通。”
    吴良果断将于吉扶上马车。
    自己则强行挤在了于吉身边,一副“虚心求学”的好学生模样……
    ……
    九日后。
    瓬人军已经到达豫章郡城内,用些粮食问了一个比较朴素的院落暂住下来。
    杨万里等人也准时返回,一大早便与吴良派去北门接应的人会了面,一起回来向吴良汇报此行探得的消息。
    “恶咒?”
    听到杨万里说出这个词,吴良眉头微蹙。
    杨万里点了点头,正色说道:
    “不错,我听当地的乡民说,多年前刘贺被谪为海昏侯时,带领4000食邑前来豫章郡立国。”
    “立国初期刘贺为建造城池安置自己与那4000食邑,强行占据了大片乡民耕种的丰饶土地,因此当地乡民多有不满,最终竟联合起来反抗刘贺。”
    “后来刘贺上书搬来救兵,在镇压当地乡民的时候大肆屠杀,又将尸首全部丢入那湖之中,几乎将湖中的湖水全部染成了红色。”
    “也是那时,恶咒便出现了。”
    “当时汉军正将尸首抛入湖中,天空骤然变色,大地随之震颤,赤红色的湖水忽然翻滚起来,不多时竟在湖上形成了一片白色气云,如同仙境一般缥缈。”
    “紧接着一声巨响,一条高达数十丈的水龙柱平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