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镇海王 > 第291章
    从蜂窝煤到捕鱼船,再到出海经商的买卖,现在又是看上了这水泥厂的生意,眼光还是很不错的,关键是这行动力,敢投资,也总是能够找准人。
    “不过你也知道我现在已经和太子下合伙了,况且这水泥的制法你也有了,就没有必要再和我一起合作了吧?”
    “当然有必要了,同样是做蜂窝煤,这西山煤业同样多的人数,这产量和利润都是我三公煤业的十几倍,你小子肯定有什么特殊的方法,不拉你上船的话,我可不放心。”
    张懋却是笑了笑说道,从蜂窝煤的买卖上,不仅仅是张懋,这张氏兄弟、周家、四海煤业等等,大家都在研究西山煤业,想要知道为什么同样多的人数,这西山煤业的蜂窝煤产量就是更高,利润更高,关键是这蜂窝煤和煤炉的质量也比大家的好,老百姓都更加的认可。
    可是大家研究来研究去的,虽然有一些发现和收获,可是始终没有得到精髓,所以这一次办水泥厂,张懋是打定主意了,一定要拉刘晋入伙。
    “张公,我能够有什么法子,我又不会什么仙术,所有的一切大家也不是看在眼中嘛,这办水泥厂我看就算了,下次有什么好买卖,我们再一起来。”
    刘晋笑着摇摇头,自己实在是分不开来,天津这边都已经忙的团团转了,再去和张懋合伙做买卖,真心分乏术。
    “不行,不行,这贼船你小子是上定了。”
    “我跟你说,这一次我张家,还有朱家,徐家,也就是上次来的,你都知道,大家伙准备凑出十万两银子来半个水泥厂,这股呢,我们三家各占三成,剩下的一成算臭小子你的,你不用出银子,白占一成股,总行了吧?”
    张懋一听,连连摇头,接着也是将自己这边的计划说了出来,条件对于刘晋来说,显然是很不错的。
    不用刘晋从银子,白占一成股,简直就是送钱给刘晋。
    刘晋一听,顿时微微傻眼,没想到这天底下竟然真的有掉馅饼的事,竟然白白送一成干股给自己。
    “张公,这无功不受禄啊,我看还是算了吧。”
    想了想,刘晋还是相信那句古话,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不会掉馅饼,更何况这三个国公的便宜是那么好占的?
    “你小子怎么如此啰里啰嗦,一点都不爽快,白送钱给你都不要,还想不想要我给你做媒了?”
    张懋一听,顿时就着急的说道。
    “……”
    刘晋再次无语,接着仔细的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我出一万两银子占一成股吧,不然我真心不答应了。”
    “好吧,你小子啊,白送的便宜都不占,其实我们拉你入伙也是为了赚更多的银子,你小子肯定会有自己独门的秘方,拉你入伙肯定是不会亏本的。”
    见刘晋答应,张懋顿时就高兴的笑了起来,他精明的很,怎么可能做亏本买卖,让人白占自己的便宜,其实也是看中了刘晋的能力。
    “额,我这个人没有占人便宜的习惯~”
    刘晋不得不为张懋的聪明点个赞,这真是个人精,这水泥厂也好,煤业也好,制法简单,但是在管理上面却是很有学问,管理好不好可是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成败。
    “臭小子,我张懋也没有占人便宜的习惯。”
    “你就放心吧,等你回到京城的时候,我就一定给你介绍一个貌美如花的名门闺秀给你,保管你满意。”
    张懋看了看刘晋,他是越来越喜欢刘晋了。
    “……”
    刘晋再次无语,对于张懋的厚脸皮也是很无奈了,你倒是给我介绍一个啊,我现在好歹也是已经男大当婚的了,也是时候成家立业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也需要一个暖被窝的知心人了。
    你这三局不离的,可就是没有任何的实际行动,这画大饼的技能都已经连到满级了,也辛亏自己没指望着你当美人,不然真心要急死。
    第235章 争相办水泥厂
    张懋的行动总是非常迅速的,当然了他身为国公爷,消息自然也是最灵通的,总是能够先人一步进行布局。
    没过几天的时间,随着朝廷这边正式以袛报的形式,向整个大明两京十三省公布了水泥和水泥的制法,倡导大明各地兴办水泥厂,兴修城市和道路。
    顿时关于水泥的消息很快就席卷了整个大明,一时之间,在大明各地都掀起了一股创办水泥厂的热潮,其中最火热的地区自然是京津地区。
    京津地区这里的人最先看到了水泥的强大,京城和天津之间的水泥马路上面每天都车水马龙,宽敞而平坦的水泥马路,大大的便捷了天津和京师之间的往来。
    大明第一条水泥马路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京津地区有太多、太多的人仅仅只是为了凑个热闹,看一看这神奇的水泥马路都不辞辛苦的从偏远地区来到水泥马路上面。
    再加上随着朝廷查抄了诸多奸商的粮食,开始非常有序的进行赈灾,原先聚集到京津地区的灾民也是陆陆续续的开始返回自己原先的乡里。
    算下来,现在也差不多已经到了农忙的季节,冬小麦绝收,这春小麦的耕种却是不能放下,不然到了冬天就又要再次挨饿了。
    数以万计的灾民亲眼见过这条神奇的水泥马路,其中还有很多人甚至于亲自参与了这条水泥马路的修建,亲自感受到了水泥的神奇和强大,这回到自己的乡里之后自然而然少不了要和自己同乡、同村之类的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