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镇海王 > 第412章
    至于一些有实力,又没有插进盐业的人则是欢欣鼓舞,终于可以将自己的手插进盐这个暴利的行业之中。
    武将勋贵集团,北方的士绅豪族对此可是早就已经垂涎三尺,一直苦于没有机会,现在机会来了。
    不过办一个私人盐场硬性规定了一年要缴纳两百万两白银的规定也是让大家踌躇不定,这个数额实在是太大了。
    这也是来自江南地区官员们为什么会同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他们觉得没有人能够做到,办一个盐场上缴两百万两白银之后还能够赚钱,除非这出来的盐卖到天价。
    而私人盐场的一旦卖到天价,它就根本没有办法和他们背后的盐商竞争,价格非常关键,既然竖立了竞争,到了市场层面就看谁的价格更便宜了,老百姓才不会关心那么多,他们只关心价格。
    这也是一个政治的博弈,我们可以同意弘治皇帝你的提议,但是这两百万两银子的硬性规定也是条件,是他们争取的条件。
    他们相信纵然是有人能够插足进盐业,也休想在里面赚到一分钱,最终还是能够维持住他们现有的利益。
    当有了刘晋这个穿越者就不一样了,随着政策出台,刘晋也是在第一时间内就向朝廷这边申办私人盐场,两百万两的白银也是当天就一箱子、一箱子的送到了国库之中。
    这又让江南的盐商、官员们微微傻眼,接着紧张起来,刘晋这个搅屎棍,有他在的领域绝对没有什么好事情,原先的一切都会被巅峰。
    让刘晋进入到了盐业领域,鬼知道会发生什么。
    不过还没有等到从这个事情当中缓过气来,刘晋和太子朱厚照将会私人掏腰包为弘治皇帝建造乾清宫的消息又是再次传遍了整个京城。
    大家一方面感叹刘晋和朱厚照财力雄厚的同时,也是为公布出来的新的乾清宫议论纷纷,新的乾清宫将采用水泥、青砖来建造,完全不同于原先的乾清宫。
    第303章 刘晋会做亏本的买卖?
    太和殿前的广场上,下了早朝,群臣退朝,三三两两的走在一起,一边往宫外走去,一边也是闲聊着。
    “太子殿下和刘晋要免费建乾清宫,大家对此事怎么看?”
    刘健笑着和身边的同僚说道,他的身边,李东阳、谢迁、周经、马文升都是当朝的内阁大臣或六部尚书。
    “看来太子殿下和刘晋是真的赚了很多银子啊。”
    谢迁笑着感叹道。
    “其实这也是好事,他们既然愿意出钱建乾清宫,国库也是可以剩下一笔开支。”
    户部尚书周经谈到钱就伤脑筋,他这个管家婆不好当啊,不过这次却是难得的露出了笑容,因为这乾清宫被烧了,重新建造乾清宫的话肯定是要耗资巨大,不可能说全是从弘治皇帝的内帑出,国库多少也是出一些的。
    能够剩下一笔开支,对于他而言,绝对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更何况前不久还有刘晋这边申办私人盐场缴纳的两百万两白银,国库终于是有点存银了,不至于饿死老鼠了。
    “我所担心的是这用钢筋水泥建造的乾清宫到底结不结实,安不安全,这毕竟是天子起居的地方。”
    李东阳想了想说道。
    “这方面应该是不需要我们去顾虑的,他刘晋敢建乾清宫,这方面肯定是有所考虑的,我倒是很期待这乾清宫建好之后的样子。”
    刘健笑着说道,设计的方案和图纸他已经看过了,还是非常不错,特别是新的乾清宫不再使用木头来建造,这可以大大的节省工期,同样的也可以节省开支。
    要知道以前建造宫殿所需要的木头全部都是需要从云贵川地区的深山老林之中砍伐,单单是为了准备这些木材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手去深山之中砍伐。
    接着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将这些木材运输到京城这里,要知道这可是明朝,交通不便,又没有机械,所有的一切都靠人力,将大量的木材运到京城来,其中的耗费可想而知了。
    给皇帝建一座宫殿就要上升到整个国家的层面来办,耗费极大,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古代的皇帝想要建个宫殿、修个园子什么的都会遭到群臣极力反对的缘故了。
    无它,非常的耗费国力。
    有人就会说了,为什么这木材要从云贵川地区砍伐,京城周围的群山之中就没有树木了?
    事实上并不是没有树木,而是达不到要求,建造皇帝的宫殿,单单是宫殿前面的这些巨大的木柱子,它的要求就非常高,不是普通的树木就可以做的。
    而且北方地方因为开发早,经过几千年岁月的砍伐,已经很难寻找到能够用来建造皇帝宫殿的木材,只有云贵川地区的原始森林里面还能够找到满足要求的木材。
    当然更重要的是为了彰显皇帝身份的尊贵,这乾清宫建造的木材还必须是名贵木材,最主要的就是金丝楠木,金丝楠木在文明华夏建筑当中,一直以来都是最理想、最珍贵、最高级的建筑用材,在宫殿苑囿、皇家陵墓的建造当中都有大量的使用。
    而金丝楠木的产区就只有南方地区才有,而且因为古人都喜欢用它来建造房屋,所以一般的地区早就被砍伐殆尽了,必须去云贵川的原始森林里面才能够找到。
    现在有人替弘治皇帝建造乾清宫,可以大大的节省人类、财力、物力,他们这些大臣们也是乐于见到,不然建一座宫殿又少不了要劳民伤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