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镇海王 > 第438章
    什么时候可以将蒸发池里面的水引入结晶池当中,结晶池当中的水位到了那个位置就需要开始添加化学反应的东西进去用来祛除杂质等等。
    这些东西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是不行的,一直以来刘晋在这方面的要求就极其的严格,不管是西山煤业,还是麾下诸多的产业,他都有这方面的严格要求。
    因为有着诸多的严格要求,所以很多东西刘晋轻轻松松就能够计算出来,手底下的这些管事想要隐瞒自己的话就没有那么容易,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培养一种科学的精神。
    现在是很粗放,但将来涉及的产业需要标准化量产的时候,没有统一科学的管理肯定是不行的,就像天津造船厂,在这方面的要求近乎苛刻。
    造船厂内的师傅和学徒都必须进行数学方面的专业学习,不达标就别想在造船厂内混下去。
    童源看着眼前的蒸发池,此时虽然水是少了一半,但是盐依然看不到一点踪迹。
    “不用急,将这些水引入结晶池,再等几天,我们就可以开始丰收了,别看现在看不到一点盐,但很快,我们的盐就可以堆积如山了。”
    刘晋很是自信的说道。
    看着眼前的蒸发池,他没有想到,尽管此时是寒冬,温度很低,但是这风吹日晒的,几天的时间,蒸发池里面的海水就蒸发的厉害。
    这里果然不愧是后世赫赫有名的长芦盐场,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真是没的说,即便是冬天,温度低的情况下,还有风的存在,这盐田的蒸发依然还是可观的。
    事实上正如刘晋所预料的一般,几天之后,当刘晋、童源、李继业等人再次来到盐田的时候,结晶池内已经可以明显的看到有一层薄薄的雪白盐层,海水还没有全部蒸发干净,但是接出来的盐已经能够清楚的看到。
    “恩师,出盐了~”
    童源兴奋的下到结晶池当中,尝了尝这晒盐法晒出来的盐,因为刘晋这边加入了祛除杂质的步骤在里面,得到的盐比起煮盐煮出来的粗盐要好很多,不仅仅色泽雪白,颗粒也更细,尽管不能和刘晋赚第一桶金的雪盐相比,但放在这个时代依然上等的好盐。
    “这盐绝对是上等的好盐~味道纯正,没有苦涩味。”
    李继业也是给这些盐下了定论,接着再看向海边连绵到尽头的盐田,顿时就忍不住瞪大了自己的眼睛,脑海中都已经在想象,这到底能够晒出多少的盐出来。
    “这产量~”
    童源似乎也发现了这一点,仔细的看了看结晶池地步的盐层,再看看这连绵不绝的庞大盐田,顿时脑海中之中都被无数的盐所覆盖,接着双眼之中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现在还不算是什么,等到开春之后,天气回暖,特别是到了夏天,这气温上升的话,嘿嘿,到了那个时候才真正赚银子的时候。”
    刘晋看了看两人的表情,很是满意的笑了笑说道。
    虽然是冬天,但看样子还是能够晒出盐来的,只是这速度有点慢而已。
    再过了几天的时间,结晶池当中海水基本上都已经晒干,结晶池底部已经铺上了一层,盐工们开始将这些盐给铲出来堆积在一起。
    这些盐还有含有大量的水分,所以还需要进行烘干除了,另外里面还有一些固体杂质,也是需要对这个固体杂质进行祛除。
    堆盐的地方,童源、李继业等人看着一担担的盐不断的挑过来,很快就在眼前堆积出了一座雪白的盐山,整个人也是忍不住张大了自己的嘴巴。
    “这晒盐法果然神了,产量竟然如此高~”
    李继业忍不住只叹道,前面实验的时候还没有觉得这晒盐法有多厉害,产出来的盐也并不多,可是谁知道现在,等这些盐田开始陆陆续续建好,投入使用当中,这产出来的盐就相当的可观了。
    仅仅只是不到不到十天的时间,眼前这片盐田产出来的盐就堆积如山了,这还是冬天,如果要是夏天,气温高,太阳暴晒的话,这产量就会非常的恐怖了,估计到时候,这三天两头就是一座座的盐山晒出来。
    “恩师厉害,学生佩服~”
    童源直接对刘晋佩服的五体投地,晒盐法真的可行,而且产量高的出奇,在大冬天就晒出了如此多的盐,这要是到了夏天,简直不敢想象。
    第320章 盐场经销商招标大会
    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啸,天空飘着小雪花,温度非常的低。
    一般这个时候,大家都喜欢窝在家里面,俗称猫冬,而很少有人会到外面去走动,但此时,从天津、京城、永平府等各地通往塘沽的官道上面,一辆辆四轮马车在飞速的转动,马车的里面坐着一个个衣着不凡的商人。
    这些商人有的是做布匹生意的,有的是做海鱼生意的,还有的是做粮食生意的,更有一些是做水泥买卖的,总之各行各业都有,大多数都是和刘晋麾下诸多产业有往来的商人。
    现如今,刘晋麾下的诸多产业越做越大,自然而然也是带起了诸多供应商、销售商等等,刘晋这边没少赚银子,跟刘晋做买卖的这些人一个个也都跟着赚的盆满钵满。
    其中最赚钱的自然要属做海鱼买卖和做水泥买卖的。
    天津港口每天都有一船船的海鱼回港,每一次有渔船回来,立即就会掀起一片欢呼之声,有时候如果回来的是鲸鱼,更是让人兴奋若狂,仅仅只是简单的将天津港口这里的海鱼贩卖到京城就不知道养活了多少商人,多少车马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