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镇海王 > 第884章
    毛奇说道。
    “那就对了,这靠人力来种田,非常的辛苦,关键是也非常的慢,同样的翻一块地,有牛和没有牛,差别是非常大的。”
    “如果有牛的话,一个人,一头牛,很快就可以翻好。”
    “如果是靠人来的话,即便是好几个人也当不到牛的。”
    刘晋点点头说道。
    “对,对,牛可比人有力气多了,也精贵了,但是牛太贵了,我们以前穷,根本就买不起。”
    听到刘晋说到了关键点上面,毛奇连忙直点头,深有体会的说道。
    “殿下,这种田的人少了,那这些地主就会更多的使用牛马来种田,用更少的人力就可以耕种更多的田地出来。”
    “而且我们北直隶这里的人不种田了,我们也是可以将其它地方人迁移过来。”
    “比如山西、陕西、河南这些地方。”
    “陕西和山西的黄土高坡,哪里田地稀少,更重要的降水也很少,朝廷完全可以将这些地方的人迁移到北直隶这里来,让他们来种田。”
    “河南这里地少人多,每次只要有灾害,河南这里就容易出问题,将这里的人大规模的迁移出来,让他们来北直隶这里种田,就可以大大的缓解北直隶的人地问题。”
    “到时候再加上推广使用牛马来种地,北直隶这些地方的良田肯定是不会荒芜的。”
    刘晋笑了笑,继续说道。
    陕西、陕西、河南这些地方的生态是非常的脆弱,因为这些地方历史悠久,人口太多了,人地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
    风调雨顺的年景还好说,这要是稍微有点事情,必然就烽火四起。
    明末的农民起义基本上都是从这些地方燃起的,而且是一波又一波,永远都没有平息的意思。
    说到底还是这些地方的人地矛盾太尖锐了。
    现在正好北直隶这边的田地没有人种,将这些地方的人口迁移过来。
    并且未来,随着殖民扩张,大明这边还可以将更多的人口往大明之外的世界不断迁移,缓解人地矛盾。
    “这倒是一个办法~”
    朱厚照听完也是微微点头。
    上次和刘晋去犒赏三军,他是去过山西、陕西的,见识过这些地方贫穷。
    这里的土地千沟万壑,非常的干旱,土地非常的稀少。
    可就是这样的地方,人口却是非常的密集,土地大家都争抢着来种。
    当时刘晋就和朱厚照说过,将来有可能的话要将这里的人迁移出去,这里的环境太恶劣了。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其它地方调集粮食过来。”
    “今年我们大明风调雨顺,大明各地的粮食都能够丰产,根本就不愁没有粮食。”
    “更何况,现在我们大明海贸如此的发达,还可以从朝鲜、倭国、南洋这些地方购买粮食过来。”
    “特别是南洋这边,南洋地区气候非常适合水稻的种植,产量非常高,一年几熟,未来我们可以大规模的移民到南洋地区去,随随便便种植出来的粮食都吃不完。”
    “还有琉球岛这里,今年以琉球城为中心,在琉球岛上面新建了好几座新城,开垦出了大量的土地,这里种植出来的水稻,产量也是非常高,足以轻松的满足京津地区对粮食的需求。”
    “再加上我们从黄金洲这边带回来的高产番薯、玉米、土豆也都已经在种植了,未来大规模的推广之后,粮食问题是不用担心的。”
    刘晋对此是非常有信心的。
    要是这样还会闹饥荒,那就真的无话可说了。
    又是高产的农作物,又是越来越发达的海洋运输和贸易,还有对琉球岛、南洋地区的开发等等,粮食绝对是不用担心的。
    “这我就放心了,看着这些良田荒芜,总觉得不好。”
    听完刘晋的分析,朱厚照这才放下心来。
    “放心吧,很快,这些田地都会种上庄稼的,现在棉花的价格大涨,不正是他们种棉花的大好时机?”
    刘晋笑了笑说道。
    田地怎么可能会荒芜?
    在别的地方可能会,但是在大明是绝对不可能的。
    根深蒂固于骨子、灵魂里面的种田天赋是不可能看着这些良田荒芜的。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着急的地主老财们总是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毛奇,这些黄金洲带回来的农作物,有些已经成熟了,你这边准备怎么卖啊?”
    很快刘晋将目光回到了眼前的辣椒田和玉米地,想了想问道。
    这很重要啊,这些黄金洲带回来的农作物,最终是大规模的推广的,所以这第一批还是很重要的,要想办法让大家喜欢上这些黄金洲的农作物才行。
    第563章 营销手段
    听到刘晋的话,毛奇想了想回道:“回公子的话,当然是直接卖了,这黄金洲的东西肯定会有很多抢着要的。”
    毛奇对此还是很有信心的,现在关于黄金洲的话题经久不衰,到处都在讨论着黄金洲的事情。
    去年杜明恩船队带回来价值三千万两白银的财富,消息也是传遍了整个大明,甚至于现在连朝鲜、倭国都知道。
    京津地区的老少爷们谈论最多的就是这个事情,因为只要是有点钱的人多少都投资了一些商行,都在期盼着商行的船队能够从黄金洲给大家带回来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