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英公务员 > 第843章
    现在评论英国的胆小怕事已经没有意义,杜鲁门也明白,当前美军不断撤退的事实,让英国对美国的战斗力产生了怀疑。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打破英国人的怀疑,证明美国的实力是不容置疑的。向英国证明,同时也是向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证明,向整个自由世界证明。
    所以杜鲁门虽然十分不喜欢麦克阿瑟,但还是要给麦克阿瑟支持。作为一个总统,他还是明白,此时是不能不支持麦克阿瑟的。
    最大的原因还在于,麦克阿瑟在美国民间的威望特别高,长久以来麦克阿瑟对个人形象的经营,确实让美国人非常信赖这位特立独行的将领。
    美国同意英国以皇家海空军作为支持,和韩国大田陷落的消息是同时传来的。拿出来地图的艾伦威尔逊,知道大田已经算是韩国位置中心的城市。
    大田的陷落足以证明韩国正在一败涂地,毕竟汉城在地理上距离边境线非常近,两天就失守算是情有可原,可以说没有准备被突袭了。大田已经算是韩国中部的城市,这座城市被攻克,是个人都能看出来,半岛的局势对美国而言已经极为恶劣。
    “感谢麦天皇!”艾伦威尔逊此时特别感谢麦天皇的诈骗岛之行,如果不是这位美国版本的蒙巴顿将军,临时起意演出了这么一出,让密切注意看看有什么有利条件能够利用上的英国抓住了,那么关于是否派出地面部队参战的事情,估计还要双方来回逼逼叨一阵。
    关键在于麦天皇在美军的特殊地位,被英国抓住了,美国总统杜鲁门也只能选择支持他,也就只能对英国置身事外的态度认可。
    “我甚至想到了,工党下一次大选胜利的理由。”艾伦威尔逊摸着光洁的下巴。
    到了现在,关于是否派出地面部队参战的事情,可以算正式告一段落了。这件事只要一开始能够避免,自然而然就能永远避免。
    反正艾伦威尔逊是不相信,一旦美军真的吃了亏,英国会忽然良心发现和逆子并肩作战。
    就连丘吉尔都不会干这种事,艾德礼首相更不可能做的出来。要说因为自身避免了加入战争,而美国却吃了大亏,幸灾乐祸这种事,才比较符合英国的一贯作风。
    第560章 占领区合并
    艾伦威尔逊并不是瞧不起麦克阿瑟,实际上他对麦克阿瑟的功绩十分清楚,麦克阿瑟的军旅生涯最成功的地方毫无疑问是在菲律宾。
    他菲律宾打了好几个胜仗,成功防守了马尼拉。接着麦克阿瑟将军又经过十几次浴血奋战,全面控制了菲律宾,美国的报纸以显著版面报道了他的功绩。他很快便成为美国驻菲律宾所有部队的指挥官,并被任命为该群岛的军事总督。
    这些功绩让麦克阿瑟受到了广泛赞誉,美国人都一清二楚,后来这种爱戴也转移到了他的儿子,现任五星上将麦天皇的身上。
    这一次英国能够逃脱派出地面部队介入战争的命运,归根究底是当前联邦德国并没有出现,同时北约也没有成立。
    而联邦德国没有出现和北约没有成立的先提条件,是英国在用德国的英占区补充自身,财政缓解之后对跨大西洋军事同盟的热情有所减退,本质上还是钱的问题。
    财政支持的下去,才是导致联邦德国和北约没有出现的原因。同时也是英国坚持不想参与朝鲜战争的底气。历史上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北约已经成立,同时英国根本无法离开美国的援助,只能跟随美国加入到战争当中。
    现在用三国占领区和军事同盟来和美国人谈,也是有条件的谈,反正英国是不可能接受北约成为美国挟持英国去地球另外一端送死的组织。
    从这一点来说,艾伦威尔逊这几年的折腾还是很有效果的。
    就算是没有艾伦威尔逊,朝鲜战争期间英国和美国龌龊也一点不会少。
    参战本来就不情不愿,还碰上了丢人之后不惜扩大战争的麦克阿瑟,让英国在朝鲜战争期间和美国爆发过多次争吵。
    甚至就连卷土重来的丘吉尔上台,也没有改变英国和美国的利益冲突,为此丘吉尔在朝鲜战争期间,总算是做出了和亲身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都支持战争的相反决定。联合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和美国唱反调。
    是财政问题带来的一系列后果,比如北约没出现,联邦德国没出现,才让英国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这种问题,当然是财政部常务次长爱德华·布里奇斯最了解了。
    “尊敬的爵士,我们现在对美国的依赖是不是很严重?”艾伦威尔逊在不派地面部队参战的事情有了结果之后,整个人也轻松了许多,这几天笑口常开。
    “可以说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爱德华·布里奇斯表示情况还算乐观。
    艾伦威尔逊沉默了一下,又开口问道,“如果英镑遭到不友善的对待,而动手的国家使用的是美元?情况会怎么样?”
    “那样的话情况确实会非常严重,只能通过行政手段来抵抗了。”爱德华·布里奇斯的回答,让艾伦威尔逊的好心情直接消失了。所以说,海外资产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还是要更加努力才行。
    但不管怎么说,英国的情况肯定是好于历史同期,这也是非常值得安慰的。
    “艾伦,蒙巴顿将军的那一份报告,有你多少功劳?”爱德华·布里奇斯接过无数艾伦威尔逊的报告,从见到那一份报告,就觉得遣词造句很熟悉,是他从英属印度还在的时候,就经常能见到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