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道天下 > 第734章
    他与鲁肃交换了一个眼神,又道:“我等不远千里则来,正是希望攀陛下龙鳞,建功立业。”
    刘协眉梢轻挑,微微一笑,举起酒杯。“当如尔等所愿。”
    “谢陛下。”刘晔、鲁肃举杯,大声谢恩。
    ——
    接风宴结束,刘协命人安顿刘晔、鲁肃,自己回到后帐。
    他双手抱在脑后,躺在床上,看着青色的帐顶,回想着刘晔、鲁肃的建议,以及其他人当时的神情,心中有些苦涩。
    很显然,他如果不做出改变,将不可避免的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如果接受刘晔、鲁肃的建议,招抚荆州,反对的力量会更大,到时候从朝廷到州郡,恐怕没几个人会支持他的决定,关中度田也会无疾而终。
    这是我想要的结果吗?
    显然不是。
    但逆流而上,结果未必是成功,更可能是失败,而且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这样的例子很多,近的是王莽,还有……太祖。
    以太祖能力之强,强行改革的结果都是重大灾难,我凭什么一定能成功?
    我只是开挂而已,又不真是五百年才出一个的圣人。
    “陛下,想什么?”荀文倩走了进来,坐在床边,用扇子为刘协扇风。
    金城并不热,晚上也没什么蚊虫。
    “你觉得热吗?”刘协问道。
    荀文倩愣了一下,看看手中的扇子,不禁哑然失笑。
    “习惯了。儿时在家,一到夏季,颍川就又湿又热,蚊虫还特别多,阿母就会手持蒲扇,哄我入睡。到凉州两年,其他东西都改了,唯独这个习惯改不过来,尤其是有了阿泰之后。”
    刘协心中一动,豁然开朗。
    荀文倩才二十岁,就已经有些习惯改不过来了。刘晔、鲁肃都是年近而立的人,又怎么可能一下子转过弯来。
    我最大的优势不是两千年的知识,而是年轻啊。
    我才十七岁,就算再活六十年,也能熬死绝大多数反对派。
    第五百九十九章 百年树人
    持久战并非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创造条件,持之以恒的努力,潜移默化,滴水穿石。
    成年人习气难改,年轻人才是未来。
    刘协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可用的人才,诸葛亮的名字第一时间浮出水面。
    这无疑是目前为止最合适的人选,没有之一。
    聪明,务实,没有人脉背景。
    带他来的周忠勉强可以算,但问题不大。
    “陛下,陛下?”荀文倩轻轻地推了推刘协,将刘协从畅想中惊醒。
    “何事?”
    “你在想什么?”荀文倩的神情有些窘迫。“笑得……好奇怪。”
    刘协回过神来,哈哈一笑,伸手将荀文倩拉了过来,搂在怀中。“我在想一件大事,关系到大汉未来国运的大事。”
    荀文倩伏在刘协结实的胸口,听着他强劲有力的心跳,莫名的安心。
    “陛下思虑深远,自是好的。只是眼前的麻烦也要解决,不宜置之不理。妾这两天总听身边人说起山东的战事,怕是大臣们都已经急了,只是不敢进谏。”
    皇后、贵人们的安全都由羽林女卫负责,女卫们又大多是官员、将领妻女,对重大的朝政并不陌生,讨论也是常有的事。刘协并不反感,也不反对伏寿、荀文倩向他转达一些信息。
    这和后宫干政是两回事,决定权最终还在他的手上。
    “都怎么说?”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荀文倩的眼神清澈。“有的人想立功,恨不得陛下立刻挥师东出。有的人担心家乡受灾,希望陛下以和为贵,能招袁绍入朝,弭兵休战。”
    刘协差点没笑出声来,但他训练有素,忍住了。
    “你的看法呢?”刘协拨弄着荀文倩耳边的头发。
    荀文倩转过头,头发拂过刘协的胸口。她静静地看着刘协,眨了眨眼睛,露出一抹苦涩的浅笑。
    “作为颍川荀氏的一员而言,妾当然希望陛下能招袁绍入朝,弭兵休战。毕竟荀氏分属敌我,袁绍败了,必定有人成为牺牲。若能讲和,他们能为国效力,于公于私,都是最好的结局。陛下可能不清,妾的三伯、四伯名声虽不如妾父,能力却不弱,尤其是三伯,文武兼备,类于公达。”
    刘协想了想。“你说的是荀衍、荀湛?”
    “是的。”
    刘协点点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此时此刻,荀文倩刻意提起这两个人,其实已经说明了问题。
    荀氏对袁绍不看好,准备全面脱离了。
    但他不必急着表态。
    荀氏在朝中的影响已经很大,再那么迫切的招揽荀衍、荀湛入朝,边际效益递减,不利影响却会增加,并非上策。
    荀衍、荀湛迟早会来,除非他们想为袁绍陪葬,他大可不必着急。
    “作为贵人呢?”
    “作为贵人,妾知道招抚袁绍绝非治本之策,而且也不可能。”荀文倩收回目光,神色不变。“袁绍已经被冀州人牢牢缚住,战与和,恐怕也不是他能决定的。冀州人强横,不仅容不下汝颍人,将来也会容不下其他人。得地越广,内耗越深,譬如饮鸩止渴,饮得越多,死得越快。”
    刘协想起了刘晔的预测,不禁暗自赞叹。
    不愧是荀彧的女儿,能培养出陈泰的女人,简直是个女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