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重生 >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26节
    谁知,她意外发现自己拥有看清别人命运的能力。
    从此铜锣湾有了一位双十年华的神婆,刚开始大家以为对方是个江湖骗子,直到---
    “猪肉荣,你媳妇出轨啦,肚里的孩子不是你的。”
    一个小时后,捉奸现场,三人打得难舍难分。
    “虎哥,你三日之内必有血光之灾……”
    三日后,叱咤整个铜锣湾的古惑仔堂主横尸街头。
    “陆小姐,你命犯桃花,烂桃花居多,婚姻注定坎坷。但您事业线不错。”
    从此影坛多了位天后。
    自此一炮爆红,前来求签的人络绎不绝,苏念星乘胜追击开冰室,挤身香江富人圈。
    注1:出自《神农本草经》,书中将其列为上品。其中记“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
    另因为15号上夹子,所以当天更新会晚些。
    爱你们,么么哒!
    第31章
    赋税
    虽全县农户都在加紧赶制藕粉,但因着《芙蕖救亲》在全国各地的火爆传播,便远远赶不上这些闻名而来商客们的需求。
    集市上各草棚摊位,每家每日上新的量皆不同。有些大商户包圆一个摊位的还不够,与对方快速进行交易,签订了买卖契书后,藕粉也不拿,便火速赶往下一个摊位。
    安南县对集市这片地区的售卖监管严格,还在集市入口大门处树立了规范准则和购买引导的告示。只需有这契书在,外来商户便不需再担忧已购得的藕粉出现意外。
    随着县城迎来越来越多的外地客流,城中的客舍也迎来了销售旺季。房屋连连出现客满等情况后,韩彻之前查封的一些客舍还有宅子,便被他们租佃了去。
    如那陈三郎,便有租佃到两家客舍,六间宅子。客舍简单打扫一下,补置一些东西便能直接营业。宅子去年被韩彻用来招待购置沉水香商户时,也已经做过一番修整。正屋没动,是给商队里面的领头者,会对入住条件讲究的人住的。东面,西面和南面的厢房统一做成了大通铺,给商队其他人住。
    像陈三郎租佃到的这六间宅子,也是直接拿来接待一整个商队用。
    吃食这一块,入住宅子的商队若有需求,可提前与陈家客舍那边预定。到点,客舍会有人送来。也可选择自己去客舍或者城内其他食铺食用,或是购置食材回来,自己安排人在宅子里做饭。
    这些客舍和宅子,因着是韩彻查抄得来的。衙门一律以一个极为便宜的价钱租佃给的城内商户。当然,韩彻也做了强制规定,商户在经营时一律不得因近期客流大增而暴涨房租。
    另外在吃食等营生上,韩彻也控制住涨价。
    凡事得看长远,安南这么一个偏僻小地方,韩彻好不容易引来了客流,可不希望被城内商户们为着眼前这一时的利益而影响。
    对于外地客来讲,安南县城内极其便宜的物价,让他们能住得安心。如一些北地来的商户们便不那么急着赶回。他们往来一趟甚为辛苦,在安南这里多待上几日也花费不了几个银钱,然后他们上午可去集市上抢购藕粉,下午便去勾栏一边惬意的听书,一边食用些南方独有的鲜果,滋味甚美。
    县城客流多,每日的吃食需求量也大。往年安南县农户们地里的瓜果鲜蔬和家禽蛋类都只是自家食用的,今年跟着藕粉一起运输到县城,或售卖给县城内食铺,或摆在草棚摊位上售卖,销量都还算不错。
    其中刘家村因靠海,除生蚝禁捕捞外,其他海鲜每日更是供不应求,村民们皆因此挣得不少银钱。
    在这般忙碌下,面对五月要征缴的棉麻等赋税,有些乡镇的村民们竟然主动询问,若置换成银钱,需得缴纳多少。
    这在以往,是绝无可能的。
    说来古代农民是真辛苦,农业技术落后,地里亩产量跟不上,他们为了生存便只能多种地。可这地种多了,相对应的赋税便也高。
    赋税高还不算,还得面临地方官玩“折变”为难。
    须知朝廷每年都会对各州按上中下不同等级,给来年的赋税做一个预算,各州再分配至辖下各县。
    安南县人口过于稀少,正常情况下,每年都是完不成府州给的赋税预算。
    为了避免府州那边的责罚,也为了能从中贪得银钱,郭杨二人便对安南百姓,玩起了“折变”把戏。
    安南气候温暖湿润,全年雨水充足,是最适宜栽种水稻的。朝廷在粮食征缴这一块,也是因地制宜。如北方征缴小麦多,南方征缴稻谷多。
    可是当初的郭杨二人却在明知百姓皆栽种水稻,对他们征缴小麦。没种小麦啊?那就去卖家里的水稻啊!把水稻卖掉,再拿卖了水稻的银钱去买小麦。
    可这么一来,水稻价钱被他们联合县城的商户压得极低。而小麦的价钱,又被他们抬得极高。这么一来一去,百姓便自然而然遭受了一轮剥削。
    便是百姓来年改种小麦,他们又换法子。反正就是种小麦的让交稻谷,种稻谷的让交小麦。要是两者都种植,那就改交大豆。
    作为最底层的百姓,面对这种剥削,又是毫无还击能力。只能官府怎么要求,他们便如案板上的鱼肉,任其肆意宰割。
    对府州这边,郭杨二人又以折现银钱缴付。这对于税务官来讲,又是他们最喜欢的征缴方式。自然,便对他们还给予了夸赞。
    于是用“折变”这一招,这十几年来可谓是喂饱了郭杨在内的一干衙门人,以及县城内的许多商户。
    这便也是安南山间土着们,宁可窝在森山老林里躲避官府,也坚决不下山的原因之一。
    苛政猛于虎的情况下,山间的那点湿瘴对人身体的损害,和缺田少地等情况,于他们而言便不算是什么了。
    直到去年,韩彻掌控县衙后,便立即向裕州唐刺史呈文书恳请,因安南百姓过于贫苦,赋税一律以实物缴付。
    裕州辖下各县以安南县最为贫穷,历年来赋税也是征缴得最少。实物缴付本就是正常操作之一,唐刺史又得了韩彻两季稻的功劳,当下便应允了这事。
    这便也是今年一些乡镇百姓敢提出以银钱缴付的原因,这两年韩彻对安南百姓做的事情,他们都看在了眼里,也响应了信任。
    “既如此,这些乡镇便按市价去征缴。再用银钱与公廨田或职田佃户购置所产,填补交付府州。”这边,韩彻听完钱县丞汇报,便这般回复。
    公廨田是朝廷分拨给各官府的公用官田,其分拨面积按等级皆有所不同。如安南县为下等县,能得田地七顷。
    这里边所获得的收入,一般是充作衙门公用。
    另韩彻这种地方官吏,还可分得与职位对应的职田。其中所获收入,是充作官员俸禄的补贴。
    公廨田和职田原则上是每年堪造一次,要造白簿上报户部审核。另每三年,还需得造一次黄簿,也就是正式簿籍。
    只不过安南这等穷乡僻壤,人烟稀少的毒瘴之地。莫说朝廷不重视,便是府州裕州也从未重视过。因此一直以来,莫说每年一次的白簿,便是正式黄簿,也已多年未造。
    便使得当初郭杨二人和一干衙役侵占良田众多,还强制抑配百姓佃种。
    韩彻接手后,立即便对租额进行下调。再分发耕牛和若干农具协助佃户劳作,似苎麻粮食等作物,今年公廨田和职田均栽种不少,完全能填补一些乡镇所缺。
    公廨田和职田的佃户们省却往外售卖的麻烦,便能将地里产物换成市价银钱,便也十分高兴。
    “去征缴赋税的衙役来报,言道其他一些乡村百姓听闻后,还懊悔自己当初也该缴付银钱才好。”钱县丞领命实施下去,待回来后心情很不错的回复道。
    历来征缴税收最为繁冗,常有百姓因缴纳不出而拖欠至官府得派人强制去执行的。似今年这般轻松顺利,简直让他不敢想象。
    “乡民种藕赚得的银钱更多,对他们而言,栽种其他作物便觉得不划算。”韩彻说道:“只要官府不故意剥削,他们难免便会舍弃其他作物的栽种。”
    “大人说得在理。”钱县丞点头道:“这些时日,我听闻衙役们还言,乡民们明年还想种植更多的藕。”
    韩彻点点头:“乡民们这般想,倒也不意外。”
    “那大人,明年乡民们能否再多种些藕?”钱县丞忙问道。
    去年年底,韩彻言道藕粉制作技术会被其他地方参破,今年便果真如此。虽钱县丞未曾离开安南县,可这段时间往来安南外地客流众多,这消息便是他们传出来的。
    只是也正如韩彻又说的那样,纵使外地也有藕粉产出,但莲藕产量没能跟上。他们安南又有强大的知名度在,今年才得以这般火爆。
    韩彻便说道:“我这些时日,又思考出两款新的农作物,预备明年带领农户们种植。”如陈三郎所猜测的一样,韩彻那日去到陈家商铺,确实是与来年安南百姓的种植有关。
    莲藕明年倒也继续种得,只是单靠藕粉和蚝油,想要使得安南能长久吸引来这么多外地客流,怕是很难。
    再者,对于安南百姓来讲,能得眼前这种日子,已足够让他们欢喜满足。可在韩彻看来,眼下安南百姓,不过是才刚进入温饱阶段。
    为了尽快让安南百姓进入小富阶段,韩彻这次要带领大家种植的便是一款受大众喜爱,又能使得贵族阶级争相追捧,快速为安南百姓挣得一笔大银钱的农作物。
    “甘蔗?”钱县丞讶异。
    “没错。”韩彻点点头,又说道:“将这消息透露出去,让城中各商户知晓。再安排人召集城中商户,以竞拍方式,拍出蔗种购置订单。”
    不多久,城中各商户便皆收到消息,被召集到县衙旁边,原来那位杨县丞的住宅大厅中。
    韩彻一进来,这些商户们忙朝着韩彻躬身行礼。
    “诸位想来已经都知晓,官府预备帮乡民采购一批甘蔗。”韩彻冲着这些人摆摆手,便直奔主题。
    “不知大人预备采购多少?”有那商户便问道。
    “此次栽种农户约为一千出头来户,每户预计最少五亩地。公廨田和职田佃户这边,再加一百亩地。”韩彻说道。
    “……”众商户愣住。
    一口气种植这么多甘蔗,是他们耳朵出现幻听,还是韩县令飘了?
    第32章
    定契
    韩彻种植这么多甘蔗,目的确实是为着制糖。
    在韩彻穿越前,社会物资极其丰富,白糖一度便成为一种“有害”的食品。又经过一些所谓的专家讲解下,各类饮食的标准甚至还讲究起“低糖”,乃至“无糖”。
    当然,白糖食用过多,是会引起肥胖等不好的症状。如一些糖尿病患者,食糖的危害更不用说。
    但实际上正是因为白糖的热量高,在食物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食用少量的白糖,就能给人体快速的提供所需能量。因此白糖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便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
    糖的甜味,更是人类一直以来最为喜爱的味道。糖还能使人的大脑兴奋,让人产生愉悦感。
    在这种情况下,时下糖类便都是奢侈品。如早些时候的八宝藕粉,府城售卖一小碗便要三钱银子。除了藕粉新鲜稀罕,也皆因里面添加了蜂蜜或是饴糖。
    蜂蜜获取不易,饴糖则是淀粉类糖品。时下主要由高粱,大麦,粟,米等为制作材料,价钱也不便宜,非平常百姓能轻易吃食。
    所以白糖一直便是一种硬通货,而对韩彻来讲,甘蔗不仅是一种能快速为安南百姓挣得一大笔银钱的农作物,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吸引全国各地的商户到来。
    “一千来户,一户至少五亩地……这一亩地,蔗种也需得大几百斤吧?”甘蔗不适宜种子繁殖,是需得用一节节的甘蔗做种。时下甘蔗还属于家境殷实者才会食用的水果,安南这地方以前几乎没有人会种植。
    因此,需得去外地才能购置到蔗种。
    “一亩地需得种芽5-7000个,一蔗种节段约有5-7芽,再除去预备损耗,一亩地需得准备1200来节,蔗种重量预计需要6-7000斤一亩。”韩彻直接把具体数据报出来。
    甘蔗作为现代备受欢迎的农作物,韩彻对它具体的栽种自然是十分清楚的。并且早在去年,韩彻便已经开始对时下甘蔗做了一番调查和了解。
    再者,一次栽种这么多,韩彻又怎能不提前做一番细致的预算。
    “以我家的能力,怕是一次弄不来这么多蔗种。”有那商人在快速计算完一共所需后,免不得一脸犹豫道。
    “说来惭愧,我家亦是如此。”
    有银钱挣,商人当然不舍得拒绝。但是这么多的蔗种,以他们的实力,光是前期的采购就是一件困难事。
    时下交通还十分不便,甘蔗又重,后续在运输这一块耗费的人力财力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