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重生 > 君为依(重生) > 君为依(重生) 第9节
    余照摇头:“姑娘快别如此,因着没有侍女,姑娘遭了多少奚落?如今要在京都讨生活,自然得同其他世家女们一样才好。”
    方如逸叹了口气,由着她帮自己铺床叠衣:“你说得没错,京都是一个早就秩序严明的地方,世家贵胄,高门小户,都有自己的衣食仪制。
    一件衣裙穿出去,就能让人瞧出你在城中的地位。从前我最恨这些俗制,但如今要在京都里活着,得同那些世家门户打交道,我不能不一样。”
    “正是呢。”余照替她铺好了床,扶她坐下。“姑娘可是想好了以后的路?”
    方如逸点头:“照儿,这段时日,你应该也瞧出来了,我同何龄不对付。我也不怕告诉你,何家,我定要拉下来。”
    余照思忖片刻:“姑娘可是瞧出了何家其实是梁王的钱袋子,担心梁王做大?”
    方如逸惊讶地望她一眼:“照儿,看来你在何家并不是诸事不管的医女。”
    余照不好意思起来:“何龄做事顾头不顾尾,时常露出些个话头,我偶尔听了一嘴,回去想了想,也就推测出来了,算不得什么。”
    方如逸点头:“没错,何龄不是什么聪慧之人,我记得她有个甚是厉害的奶母,后来做了何家的管家,可这段时日似乎不在京中?”
    否则,那日在王家,也不会如此容易就把何龄激怒。
    “那王妈妈夫家出了点要紧事,回山南去了。”
    “原来是这样。”
    余照想了想,语重心长道:“姑娘,别怪奴婢多嘴。何家是皇商,做着盐铁生意,手里又握着漕运,实在厉害得紧。
    奴婢瞧着,姑娘也到了议亲的年纪,若将来在京中孤身一人,没个夫家依靠,只怕很难同何家斗法。”
    方如逸叹气:“你说的这些,我何尝不知?可如今我同梁王的亲事才作罢,京中仍是沸沸扬扬,便是想议亲,也难得很。
    高门显贵的大娘子都是要管家、管庄子,操持后院诸事的。若我是个扶不起的,只怕也没有显贵之家愿意让我进门。夫婿要寻,但不可操之过急,先等这阵风议过去再说。”
    余照点了点头,扶她睡下,吹了灯后才关门回到耳房。
    此时的夜色越发深浓,梁王府的西角门外停了一辆马车,何龄蒙着脸,悄悄入了门。
    元轼正在后堂,修剪新入府的一盆天目松。
    “王爷。”何龄的声音里带了丝哭腔。
    元轼没有回头,身子对着那天目松,手里攥了把剪子:“你的脸如何?”
    “为王爷伤一回,我心甘情愿。”
    何龄的右手不自觉地抚着脸颊,她今日挨了三掌,实在委屈得很,见元轼请她过来,暗喜王爷果然是心疼她。
    元轼仍旧背对着她:“你可知这三掌是本王向圣上求的。”
    何龄一愣:“王爷,为……为何呀?王爷心里本就没有那方如逸,她不识抬举,非要退亲……”
    “啪!”
    元轼手中的剪子狠狠摔在地上,何龄惊得一跳,捂着心口不敢出声。
    “你很好,要做本王的主。”元轼回身盯着她,目光冰冷。“未来的梁王妃你也敢动,你当真以为,本王非你何家不可?”
    何龄嗓音颤抖:“王爷,我,我从来没有背叛王爷的意思!我只是觉得那方如逸小家子气太重,配不上王爷……”
    元轼缓缓坐下,可那一身的狠戾却肆意喷张:“你动了方如逸,本王的计划就要往后退,折损多少人力财力,你觉得你何家赔得起?”
    何龄咬了咬唇,忽地跪下:“何家愿为王爷倾尽所有。”
    元轼冷眼盯着她,许久才起了身,上前扶起她:“何家对本王忠心耿耿,本王都知道,可你不该擅自动方如逸。
    本王同你说过,本王与她无甚情意,但方岱父子长年镇守漠北,对戎族的动向一清二楚。你何家想与戎族做些暗门生意,没有方家的军情消息,便会难上七八分。
    本王在京都是个闲散的王爷,有权有势的文臣武将怕天子怀疑,都不敢同本王结亲。这回和方家的亲事不成,想再找一门武官世家,只会更不容易。”
    何龄低了头:“是……是我误了王爷的事。”
    “罢了。”元轼背手道。“你对本王的情谊,本王都明白。本王心里自然也是有你的,可你何家做了皇商,财帛势力不输世家贵族,本王怎能在明面上同你往来?只得再委屈你几年了。”
    何龄喜不自禁:“王爷的意思我都明白,我不怕等!”
    元轼的神情柔和了些:“如今京都对你我之事,议论纷纷,你又受了掌嘴的刑罚,在这里待着,多少会委屈了你。不如先回山南避避风头,出海一事,还得是你去替本王看着,本王才放心。”
    一番话说完,何龄瞬间忘了脸上的疼:“我,我明日就启程南下,定不会辜负王爷待我的心意!”
    ……
    次日午后,顾苑的马车停在江府门前,她才刚下车,便瞧见江与辰从府里出来。
    “表叔可是要出门?”
    江与辰抬头一看,奇道:“阿苑今日怎么连招呼也不打,就来我家拜会?”
    顾苑向来爽利的笑意里添了丝羞涩:“我家官人近日颇好玄老的养生之道,四处寻那古籍旧典。我记得表叔公旧典众多,特来相问。”
    “啊,原来是要给你家那位王侍读一个惊喜。”江与辰弹了弹衣袖。
    顾苑抿了嘴:“表叔可别打趣我了。对了,你可听说今日一早,那位挨了巴掌的何姑娘,悄悄出城南下了?”
    江与辰眉梢一动:“走得这么快?我还以为她要再赖上几日。”
    “可不是么。”顾苑压低嗓音。“我猜,多半是梁王劝她早些离京。眼下方家、何家,还有梁王的纠葛传得满京都是,贵眷们突然发现,原来梁王同何家是有些牵扯的,并不是一味的闲散。”
    江与辰一笑,扭头与魏临对视了一眼,没有作声。
    这件事他早就知了,如今不过是被方如逸捅出来罢了。
    想起这位方家独女,他忽地问道:“听说那方如逸独自一个在京都住着,方老将军也放心?”
    顾苑叹气:“便是不放心又能如何?方家毕竟不曾遵旨,总要做出个赎罪的样子来。昨日我去左家吃席,听见好几个武将家眷都在笑她,说什么方家想攀梁王这个高枝不成,反倒折了一个女儿出去。那些人真是没安好心。”
    江与辰背手:“倒也不算什么坏事,至少他们这段时日不会再惦记方家,也不会在朝中参他们。漠北苦寒,本就难捱得很,若是整日挨参,方家父子减了俸禄,怎么安抚军中将士?”
    顾苑讶然:“表叔,没想到你还留意这些事?”
    “我不过是喜欢看热闹罢了。”
    顾苑低头笑了笑,很快进了江府。
    江与辰和魏临出了府门,正要往北市街去,就在这时,一名武师打扮的男子匆匆跑来,对着他们一拜,凑近魏临道:“馆主,今日来了个女子,说想在武馆里练练拳法,可要收她进来?”
    魏临眉头一皱:“武馆向来是男子往来之地,收个女子进来算怎么回事?拒了她罢。”
    那武师点头,露出些遗憾的意思:“小人本也想拒她的,但那女子长得实在是美,声音也好听,还说什么家中本来是武将,从前也学过些拳法,想重新捡起来练练,小人才不忍心的。”
    江与辰脑中闪过一念:“那女子可通名?”
    武师想了想:“她叫方如逸。”
    江与辰一愣。
    方如逸?她怎么来武馆了?
    心里那丝看热闹的念头,顿时蠢蠢欲动。
    他推了魏临一把:“走,瞧瞧去!”
    --------------------
    第10章 习武
    =====================
    魏临无奈:“公子,那可是武馆!”
    江与辰不搭理,飞快往前。走了两步,他回头对魏临道:“武馆为何不能收女子?你绝不可学城中那些迂腐的。”
    魏临拉长了脸:“公子,武馆是男子习武之地,你让一个娇滴滴的姑娘家进进出出,一不小心看见打了赤膊的男子,多失礼啊!”
    江与辰不甚在意:“避着点人不就行了?方如逸被何龄欺负得那样,就是因为没有武艺傍身。你收她进来,是侠义之举,人人都要称颂的。”
    魏临越听越觉得离谱,气道:“那是我的武馆,我说了算!”
    江与辰恍若未闻,快步甩开他,奔到景明巷,径自入了端行武馆。
    他双目一扫,见方如逸正坐在堂上吃茶,立即走过去道:“敢问姑娘可是方将军的独女?”
    方如逸搁下茶盏,仰头见一名双目清朗的男子笑盈盈地站在自己面前,瞧着像个朝气蓬勃的少年郎,只是眉梢处却染了几分邪气。
    她福了福:“是我,请问阁下是?”
    “我是端行武馆的馆主。”江与辰面不改色。
    “原来是馆主,幸会。”方如逸了然。“想必方才的小哥就是寻馆主去了。”
    江与辰点头:“正是,我听说……”
    “他不是!”
    魏临猛地冲进来,身后跟着那位武师,两人都有些气喘吁吁。
    方如逸一愣:“他不是什么?”
    江与辰连忙挡住魏临:“他是想说,我不是那等迂腐之辈,觉得姑娘是个女子,便要拒你于武馆的大门外。姑娘和梁王断亲的事,我也听闻了一二,心中实在感佩钦服。
    方姑娘出身将门,竟能在京都众多的武馆中瞧上我家,真是我之幸事,如何能让姑娘白跑一趟?姑娘放心,今日便可登名,若姑娘想先在馆中看看,我可以带你去。”
    一番话说得飞快,魏临和武师愣是没寻见半点插嘴的机会。
    方如逸也有些发懵,刚才武师出门时,她便觉察出对方存了婉拒自己的意思,没想着真能入武馆练拳。
    幸亏这位馆主是个深明大义的。
    上一世,母亲怀她时正值漠北沙尘肆虐,戎族趁机作乱,只得四处奔波,颇受了些苦,生下她来,瘦小得跟猫儿似的,好不容易才活下来。
    她长到三岁上,母亲便去世了,父兄怜她体弱多病,便只教了些强身健体的拳脚功夫,随她自己翻书写字。
    所以后来被何龄下了毒,她虽想尽办法,提刀杀上宫宴,可她几乎没练过什么兵刃,最终没能防住从暗中射来的冷箭。
    她得了教训,这一世自然要在武艺上费点心。
    “多谢馆主,那我今日便先登名吧。”
    江与辰招来那武师,命他带方如逸去登名。
    见两人去了,魏临把他拉到一边:“公子,你这是作甚啊!”
    江与辰拍拍他的肩:“魏临,我们闯荡江湖,讲究个什么?不就是侠肝义胆么!今日你也听见了,方如逸如今独自一个在京都住着,城里那些武官家眷嘴上还在笑她。
    众生有情,尚怜花草,何况你我这般素来行侠仗义之人。难道你不觉得,我这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