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冠 > 第759章
    这话……
    已经是彻底撕掉了外衣,要保护黄昏了。
    就算黄昏是为了私人利益,到时候满堂臣子弹劾,有太子这一句话,黄昏找个为国为民利益的出发点,也能有辩驳之地。
    臣子们得给朱高炽面子,朱棣也可能会容忍一下。
    毕竟储君。
    千万别把储君不当储君看待。
    夏元吉微微挑了挑眉,眼里有了一丝亮彩,金忠、郑赐等人也微不可察觉的扯了扯嘴角,虽然太子这话把他自身置于漩涡之中,但他为了黄昏跳了出来。
    今日愿意为黄昏冒险,他日也愿保其他的臣子。
    此等储君,可辅!
    朱高煦毫不掩饰的冷哼了一声,“切!”
    朱高燧见状,觉得老二可能要吃瘪,上前笑道:“太子殿下这话就让臣弟好生的不明白了,国库之银,乃是国家运作之根本,若是私借外人,影响国家运作,哪来的为国为民,黄昏难道不是为了一己私欲而损坏国家利益么?”
    朱高炽反问朱高燧,“赵王殿下的意思,这钱已经借了?已经让我大明无力运作了?或者说赵王殿下就认为此事一定会让我大明陷入险难之中,你就如此信不过父皇的英明神武?”
    朱高燧:“……”
    语结,只得退下。
    说个锤子,还没定下来的事情,就是讨论一下黄昏的动机而已,结果太子盖这么大一个帽子下来,让老子怎么接。
    朱高煦哈哈一笑,“此事没借,不正是讨论的时候么,太子殿下一来就盖这么大个帽子到赵王身上,莫不是心中有鬼?”
    朱高炽唯有苦笑。
    也不争辩。
    这件事确实不太好在道理上站住脚,因为古往未有之,而黄昏的目的也不清楚。
    朱棣并没有制止三个儿子的针锋相对。
    但今日是讨论改革的事情,不是让三个儿子就此事官场争斗的时候。
    此时咳嗽一声,道:“此事朕也知晓一二,实际上黄昏还上了一奏,恳请朕在当下大明实施货币系统的改革,不知道诸位卿家认为如何?”
    这才是正事。
    借钱的事情,朱棣都愿意动用内务库,也不在意国库里拿点钱支援一下黄昏了。
    闻言,众皆愕然。
    什么状况?
    我大明经济形势已经如此恶劣了么,已经沦落到要改革货币的时候了?
    所有人都看向户部尚书夏元吉。
    难道国库里没钱了?
    夏元吉耸耸肩,没奈何的道:“诸位不用这般看我,虽然这一两年发生的事情很多,用钱的地方也很多,但国库里的钱还是够用的,不会出现银子的问题,而且形势一片大好,赋税等方面都是积极的态势。”
    众人越发不解,看向朱棣。
    既然钱够用,赋税也没有问题,为什么要货币改革?
    须知当下大明,百姓已有安居乐业之相。
    突兀的货币改革,很可能让大明陷入动乱之中。
    这一次,包括太子朱高炽都觉得不可思议,他虽然相信黄昏,但也觉得在这个时候提出货币改革简直就是胡来。
    朱棣其实也在犯糊涂,不知道黄昏说的货币改革会不会是利好的政策,闻言道:“黄昏的建策,是大力推动宝钞,增加宝钞面额种类,在成功之后要达成但凡交易皆用宝钞的局面。”
    众人听前半句,松了口气。
    推广宝钞,增加面额而已。
    不是大事。
    但后面半句让人倒吸了一口凉气,所有交易都用宝钞?
    这怎么可能。
    而且若是形成了这个局面,金银和铜币作为货币本体,又在什么地位上,关键是宝钞成了货币载体,金银被弃用,极其容易造成经济体制的崩溃。
    宝钞滥发,民之财富蒸发,则天下易乱。
    金忠率先出列,“陛下,此举大为不妥!”
    其余人皆反对。
    就连朱高炽也瞠目结舌,觉得黄昏一定是疯了。
    唯有夏元吉陷入沉思……他是户部尚书,主要职责就是钱粮之事,更精通这方面的知识,闻言虽然震惊,但却想得更深远。
    朱棣问金忠,“不妥在何处?”
    金忠反问,“如果以宝钞为货币主体,那么今后若是宝钞泛滥又如何处之,开场的金银矿又该怎么处置?”
    朱棣没有回答,问夏元吉,“夏尚书,你是户部尚书,以你的理解来说一下,如果按照这个货币改革,应该如何操作,又会出现一些什么好的局面和不好的局面。”
    兼听则明。
    关于此事,朱棣心中无法决断,他需要听专业人士的意见。
    夏元吉摸着胡须,“容微臣想一想。”
    朱棣颔首。
    乾清殿里顿时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夏元吉身上。
    第586章 算盘打得贼响
    货币改革真不是小事。
    其实一旦涉及到这种大的改革,都不可能是小事,大者可影响一个王朝的兴衰,小者也会牵涉到一朝臣子的交替。
    夏元吉想了很久,不敢妄下定断,对朱棣道:“陛下,此事事关重大,微臣不敢一言妄断之,请陛下给微臣几许时日,容微臣和户部同僚研讨之后再做商议。”
    朱棣颔首,“如此最好。”
    又对众位臣工道:“此事尔等回去也多多思忖。”